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鲔业配额恢复 台学者:遵守国际规定可永续经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二十六日电)大西洋鲔类资源保育委员会(ICCAT)去年因台湾业者违规超捕,决议大减台湾大目鲔配额7成,重创台湾鲔渔业。台湾痛定思痛,配合减船及强化管理,终获认同,明年配额全额恢复。学者认为,政府及业者不能就此松懈,应记取过去惨痛教训,遵守国际保育规定,渔业才能永续经营。

去年此时,ICCAT因台湾业者2004年仍有违规超捕及海上洗鱼情形,认为台湾采行改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理渔船继续涉入非法、未报告、未受规范(IUU)渔业,因而决议将今年台湾在大西洋大目鲔渔获配额自1万4900公吨大幅删减为4600公吨,并要求台湾强化管理及增加延绳钓减船船数,今年11月年会再检讨管理改善情形。

鲔鱼是国际性、高经济价值鱼种,对台湾而言,鲔渔业是重要渔业之一,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统计,台湾远洋渔业鲔渔业年产值达新台币300亿元,占整体渔业产值约3成。ICCAT大砍台湾在大西洋大目鲔配额,让台湾鲔渔业遭受严重冲击。

即使如此,台湾身为国际一员,仍遵守国际组织规范。

因应ICCAT要求,渔业署调整台湾在大西洋作业渔船数,安排42艘鲔延绳钓渔船停航,并筹措经费执行大型鲔延绳钓渔船160艘执行拆解减船,缩减渔捞能力;同时订定管理措施,严格管理续留大西洋作业渔船,每艘渔船派驻观察员,且定期赴南非开普敦及西班牙拉斯巴马斯接受港口检查,并调查遏止非法、未报告及未受规范(IUU)渔业,可说是付出惨痛代价。

这一年是攸关台湾鲔渔业存续的关键一年,渔业单位强化管理,业者也配合遵守规定,农委会在ICCAT会议召开前,不断向国际沟通说明台湾的努力成果,积极寻求国际支持争取恢复配额,获得正面回应,让农委会对恢复配额抱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今年11月17至26日ICCAT召开第15届特别会议,议题之一即是检视审议台湾管理改善成效,台湾代表团沟通说明台湾近一年来的努力,获得肯定,ICCAT昨天通过全额恢复台湾大西洋大目鲔配额1万4900公吨,但同时要求台湾仍须执行相关管理措施,明年提交报告再审议执行成效。

台湾在大西洋大目鲔配额全额恢复,让渔政单位及业者松了一口气,但学者提醒业者不能就此疏忽,更不可故态复萌,以免再度遭到国际间的严苛指责。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校长李国添指出,鲣鲔渔业是国际性渔业,国际要求在合理有效管理下进行资源开发,台湾应遵守国际规定,要“做应做的事”,国内法规应跟上国际规定,还要“做对的事”,政府应严格监督、业者应遵守规定,双方应合作,才能让台湾渔业永续发展。

渔业署长谢大文也认为,业者不论是经营本国籍或外国籍渔船,不能因配额恢复而松懈,今后更应遵守国际组织规范。

台湾大西洋大目鲔配额事件,让台湾鲔渔业从遭逢危机到重生,也为台湾渔业上了宝贵的一课。事实证明,政府及业者应合作,遵守国际规范,正视资源保育的重要性,做好渔业管理,才能赢得国际认同,台湾渔业也才能永续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