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北京以潛艇對抗航母策略大曝光

人氣 3
標籤: , ,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 一九九六年美國介入台海危機而觸發中共致力提升海軍軍力的動機。當時美軍有二個航空母艦戰鬥群佈署在台灣附近的海域,對抗中共對台灣採取彈道飛彈試射以及兩棲作戰實彈演習的武力威脅,中共人民解放軍海軍未能及時阻止美軍介入。中共海軍領導人被迫體認中共海軍在面對美國海軍介入時的無能後,即積極建立挑戰此等軍事介入所必備的軍力,如果無法擊退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至少足以威懾美軍的潛水艇軍力,以達到確保台灣無法獨立的目的。中共相信加強潛水艇作戰能力是處理美國介入台海衝突的最佳途徑。

根據詹姆斯基金會十一月二十二日科爾(Bernard D. Cole)的專欄報導,中美海軍曾在一九九四年、二零零四年、二零零六年在海面上發生接觸事件。一九九四年十月美國USS小鷹號航空母艦在黃海操作戰鬥群時,偵查並追蹤到海面下正朝中共北方前進的中共漢級核子動力攻擊潛水艇(Han-class nuclear powered attack submarine, SSN)。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一艘中共漢級潛水艇顯然是刻意一路航行到關島,並在繞行關島後,在返航途中刻意侵入日本領海。二零零六年美國USS小鷹號航空母艦的戰鬥機再次在海上探測當時尾隨在後的中共宋級柴電動力潛水艇(Song-class diesel-electric submarine),該潛水艇在約五哩遠處浮出水面。

這三件事件是否都是北京領導人或中共海軍的蓄意行為?一九九四年事件應該是因為中共海軍不熟悉冷戰時期美蘇海軍雙方協議的海軍軍事作業,其它二件則是北京刻意向美國或日本傳遞信息,炫耀中共海軍的潛水艇具備追蹤海面上敵軍艦隊的能力,並警告美、日勿輕舉妄動介入台海衝突。

此三次事件雖然未造成任何危險,但突顯有必要正視美中海上軍事安全協商機制(U.S.-China Military Maritime Consultative Agreement, MMCA)相關討論的進展,此一機制是在一九九五年展開,但迄今沒有任何突破。在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簽署海上意外協定(Incidents at Sea),此一協定相當成功的降低兩國海軍在海上的意外事件。中美MMCA應建立與美蘇協定類似的標準及措施,但北京拒絕,因此類似的意外事件危險仍繼續存在。

中共海軍戰略家相信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有優勢也有缺點。優勢是其確實具備強大的戰力,但受限於只有十一艘航空母艦,在激烈的戰爭中,不容許損失任何一艘航空母艦。因此,北京除了經常性的進行反艦演習外,也積極發展潛水艇,因為北京相信潛水艇是對抗航空母艦最有效率的平台。在過去十年間,北京已自俄羅斯購置新式的基諾級(Kilo-class)潛水艇,以及建造五種不同等級的新式潛水艇。中共認為積極加強潛水艇作戰能力是正確的戰略,因為美國雖然在冷戰時期的對抗俄羅斯潛水艇的反潛作戰能力十分精良,但在冷戰時期結束後,因為沒有反潛的作戰需要,致反潛軍力已逐漸萎縮。

中共海軍將領利用美軍反潛作戰能力萎縮之機,在外海加強佈署潛水艇,在更為接近美、日海軍的地點進行測量、偵察、以及反艦任務。這些將領也瞭解,一旦對台灣動武,美軍會立即在此一區域佈署航空母艦戰鬥群,中共海軍對此一狀況的主要任務將是以「積極的近海防禦」完成「海上封鎖」。此一戰略需要在東海駐地佈署及堅守潛水艇,以延遲或阻止航空母艦前進。美國海軍將領在擔憂遭遇潛水艇威脅的情況下,將被迫進行耗時的反艇作戰,以確保航空母艦安全通過潛水艇區域,抵達台灣附近的作戰區以及航空母艦的安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會報告:應強化台灣防衛能力
美國會報告:台海均勢失衡 台灣應軍購防衛
台灣灰色小白鷺 國際驚奇
日本潛艇演習上浮 與赴華貨輪相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