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峰:以維權促進社會轉型

李衛平

標籤:

【大紀元2月15日訊】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困難,范亞峰初中畢業沒有走升高中、考大學的通衢,而不得不先入中等師範學校,工作一年後才上大學。後考上了北京大學憲法學專業研究生。在北京教育學院工作了一段時間,二○○○年,他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攻讀憲法學博士學位。二○○三年畢業,留在法學研究所工作。

從某種角度來看,維權是律師的日常工作,維權行動中出現大量律師的身影不難理解。但范亞峰是一名學者,他積極參與維權活動是基於什麼考慮呢?

對於筆者的問題,范亞峰表示,維權分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踐。雖然他對做律師不感興趣,但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他希望在從事憲法學研究的同時,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影響、推進中國憲政建設的進程。

從《公法評論》起步的維權經歷

二○○○年五月范亞峰開辦了《公法評論》網站,希望借此提升憲政理論研究的品位,擴大憲政思想的傳播。他表示,自己從辦網站到參與簽名,到寫文章為受害者呼籲,參與案件的討論,以及作為公民代理人出庭,這一系列發展十分自然。

范亞峰是杜導斌案第一個五十人聲明的發起人之一。該文本修改了二十多次,經受了時間的考驗。范亞峰在修改過程中貢獻了很多寶貴的意見。這是體制內外知識分子首次大規模的聯合行動。很多人認為,維權不應該援引當局制定的法律,范亞峰有不同考慮。該文本的特點之一是,援引了「八二」憲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四年二月,北京舉行了一場修改完善人權保護條款建議的研討會。范亞峰是兩個發起人之一。主題發言和建議文本經過反覆討論,數十遍修改,范亞峰認為,維權運動受到了他們做事風格的影響,逐步細緻化。

二○○五年,范亞峰組織了蔡卓華案實力雄厚的律師團,包括張星水、高智晟、王怡、滕彪、陳永苗、金曉光、許志永等,作為公民代理人,出庭為蔡卓華的妻子肖雲飛辯護;全程參與「太石村」罷免案;引導四、五月間的反日運動。

范亞峰認為,我們既不能不講國家與民族認同,又必須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大陸的自由主義者有不少人支持台灣獨立,海外的更嚴重。范亞峰表示,他堅決反對武力統一,但也反對台灣獨立。他認為,很多問題很複雜,要有廣闊的視野,不能簡單輕率地下結論,應該走中間溫和的道路。

對「太石村」事件結局的評論

「太石村」事件以全部被捕人員的釋放而告一段落,何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范亞峰認為,首先必須將事情做大,不做大就不會有解決的可能性。太石村已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變為世界最著名的村莊之一;其次,知識精英大規模介入草根運動。雖然到現場的人數不多,但背後有一個龐大的群體。儘管此前也有類似事件,但基本上是個體行為;再次,資源動員方式與眾不同。太石村採取的是放棄暴力的方式,始終強調依法維權;最後,模擬「血酬」的模式。如果當局以為可以對民眾任意妄為,甚至大開殺戒,則和平方式將轉化為「血酬」模式。這就對當局有一個威懾。

范亞峰同意台灣學者黃春興的觀點,當局與民間都應該成熟理性,都應該反復計算鎮壓與容忍成本,雙方都要作政治企業家。民間必須盡可能把事情做大,放大它的意義,使當局的鎮壓成本遠遠高出容忍成本;另一方面,民間又不能過於激進,使當局的容忍成本高過鎮壓成本。

汕尾流血事件發生後,當局面臨著必須在「汕尾模式」與「太石村模式」之間做出抉擇的強大壓力,儘管它希望每一種模式都不存在。但形勢比人強,兩害相權取其輕,他們只好選擇「太石村模式」了。他認為,對當局的善意應該肯定,這樣才有良性互動。

思考轉型理論提出「政法系」

范亞峰認為,轉型理論問題已經解決,可以表述為「公民維權、憲政治理、和平轉型」組合成的理論邏輯,二○○六年及以後的實踐走向將按照這一理論邏輯展開。

范亞峰表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體制內已經形成了一批與「江系」、「團系」相提並論的力量。他們人數眾多,既有公檢司法工作人員,又有法學學者與律師,還有人大代表。他們將主導中國社會轉型的進程。這就是他提出「政法系」的原因。

他認為,憲政治理意味著,現行體制內已經積累了一批能夠遵循憲政邏輯管理社會的人才。中國社會轉型至關重要的一步,是要盤活這個存量。

范亞峰認為,促進社會轉型的方式不外乎暴力革命、和平革命、改良與保守。維權是和平革命與改良的綜合,一般情況下它選擇改良,特殊情況下它選擇和平革命。這是維權運動的基本特徵。他表示,由於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一大批理論工作者的卓越工作,視野之內所有促進社會轉型的方式,都被成功地解釋為維權。除非國家近期內出現大的變局,否則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替代維權運動。

他表示,社會轉型的實質是利益與資源的重新分配。少數人的利益減少,大多數人的利益增多,整體而言有利於國家的進步與發展。但由於資源掌握不對等,少數人掌握著大多數資源,因而轉型的過程將非常艱苦曲折。但是,因為社會轉型是大多數人追求生活新機會的事業,所以當局不可能以拔釘子的方式,通過殘酷鎮壓運動領導層,達到消弭社會轉型動因的目的。總有一天,當局將發現,與維權運動合作是首選策略。

中國政治生態尚無法預測

范亞峰的自我定位是,將在社會轉型過程中融維權人士與學者兩種身份於一身。兩者之間有很強的張力,無論是對學術研究還是實踐都有很大的幫助。他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范亞峰認為,在可見的將來,五到十年內,要麼是當局繼續執政,要麼由民間取而代之。只是後一種可能性極小,只有當各種有利條件全部集中時才會發生。范亞峰表示,胡錦濤不是戈爾巴喬夫,而是權謀高手,強勢人物;同時,胡也不願在民主化過程中做惡人,背歷史孽債,這從漢源事件、定州事件到太石村事件的處理方式可以見出端倪。當下的權力結構決定了大陸既不可能出現蘇東式的自上而下的變革,也不會出現「袁世凱」式的人物。因為中國司局級以上的幹部都被胡牢牢控制住了。

范亞峰認為,很多知識分子對中國二十多年的巨大變化缺乏深入瞭解,維權運動正是要給他們一個認識真正中國社會的機會。他表示,其實民間組織,如家庭教會、非贏利組織、民間智庫等吸收了大量精英人士,他們將是主導中國未來的主力。

二○○六年一月五日於北京香山

轉自《動向》2006年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衛平: 善意的謊言
【專欄】李衛平:依「槍」治國  和「血」社會
李衛平:從家破人亡走向自由主義
李衛平:為維護新聞自由而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