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僧篇

【風雲人物】濟困扶危的活佛:濟公

文/宇生 圖/柚子
font print 人氣: 20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4日訊】濟公,據說他本姓李,名修元,是宋朝時的天臺人,法號「道濟」,由於他經常裝瘋賣傻,並以癲狂渡化世人,因此有「濟癲」這樣的稱呼。不過,傳說中他可是佛法無邊,並常以神通濟困扶危,所以外號「濟公活佛」。濟公則是民眾對他的尊稱。“濟”字有扶危濟困的意思。

傳說濟公的父親,叫李茂春,母親為王氏,夫婦二人因年過三十,但尚無子嗣,於是日夜求神祈佛。某夜,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朵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南宋紹興三年二月初二產下一子,夫婦十分歡喜,大宴賓客,當時有高僧性空前來祝賀,賜名為「修元」。

濟公十八歲時,父母雙亡,守喪三年後,即前往西湖靈隱寺剃度為僧,住持遠瞎堂知道他是羅漢轉世,於是收他為門下弟子,並取法號為「道濟」。在靈隱寺,濟公嗜好酒肉,寺僧告他不守法規。住持說:“佛門如此廣大,難道容不得一個顛僧嗎?”從此人們稱他顛僧。瞎堂圓寂後,監寺不能相容他,被迫離開靈隱寺而到了凈慈寺,「古井運木」的故事便發生在凈慈寺,後來他於淨慈寺做了書記。

別看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實際上他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嘉泰四年(1204)淨慈寺毀於火,他帶著自己撰寫的募緣榜文,去嚴陵山募化,使之收復舊觀;他懂醫術,給老病者治癒了疑難雜症;行遊時為市人誦經下火,解憂排難,常常靈驗。民間傳說中的他,頗負傳奇色彩。據說他曾與秦丞相鬥智,懲治貪官汙吏,這些在民間的《濟公傳》中都有詳細的描述。

此外,濟公不但會下圍棋,也寫得一手好詩文。他每寫一篇疏狀,臨安滿城爭著哄傳。再如“幾度西湖獨上船,篙師識我不論錢。一聲啼鳥破幽寂,正是山橫落照前。”這首七絕造境清幽、語帶詼諧,不僅反映他良好的人緣,畫出他經常往來湖濱的瀟灑身影,而且顯示出他的文學才華。

中國蘇州的西園寺中的濟公雕像,非常的特別:身穿破衣,手持破扇,其中面部表情非常生動有趣。從三種角度看,竟有不同的面貌:一種是「春風滿面」;另一種「愁眉苦臉」;最後一種則好像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這也正符合濟公不拘小節、笑罵由人的態度。

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值得注意的是文題還注著“濟顛”二個字。這說明法號道濟的濟公,的確是一位隱居西湖,被人們稱為濟顛的得道高僧。@*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他父親是齊國的大夫,然而到管仲這一代後,卻是一貧如洗,但管仲絲毫不以貧困的生活為恥,他經營了小本生意來維持家計,更是認真的苦讀詩書,勤練武藝,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負。
  • 李白,彷佛是從那蜀中巍峨入雲的仙山來到人間一般,懷著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時代最輝煌的一頁。
  • 岳飛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是南宋著名的將軍,他曾說過一句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宋代這外患多又政治腐敗的時代,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啊。
  • 方孝孺,字希直,明朝浙江人,又因曾在蜀任教,蜀獻王取其讀書處名為「正學」,所以也有人稱他「正學先生」。方孝孺從小就在一個書香世家中長大,父親方克勤以「循吏」聞名於當時。也就是家庭教育的嚴謹,奠定了方孝孺日後良好的品德。
  • 東漢光武帝時候,重用了一個非常正直剛強的人來治理首都洛陽城,他就是有名的「強項令」董宣。「強項」,白話說就是「硬脖子」;「令」就是縣令。「強項令」這稱號是有典故的。
  • 伯夷叔齊的故事,孔子、莊子及後來的司馬遷等人都記述過。相傳伯夷、叔齊是殷商末期孤竹國國君之子,其父臨終前立幼子叔齊為國君,老國君死後,叔齊便以天倫為重,把王位讓給大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這是父命,不能違背,隨後離鄉遠遊。叔齊不肯自立為君,又把王位讓給二哥,而後外出尋找大哥。
  • 鄭板橋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的知縣,後因幫助縣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