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百科

【樂器巡禮】中提琴

怡君、慧嫻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64
【字號】    
   標籤: tags: ,

起源與發展

中提琴是弦樂家族的中高音樂器,它的外表與小提琴十分相似,只比小提琴大七分之一(小提琴身高約六十公分),而它的弓則比小提琴的弓略長也略重,共鳴音箱也比小提琴的大。中提琴從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開始,每根弦間隔五度音程,依次為C、G、D及A音,比小提琴低五度,而比大提琴高了八度。

中提琴(Viola)的「名稱」源自於「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但其實「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才是中提琴與小提琴的前身,因為古大提琴是夾於兩腿之間拉奏,而古中提琴則和現在的中提琴一樣,是架在肩上拉奏的。

中提琴在管弦樂曲與室內樂曲中,常被用來加強節奏或填補和聲。它的發展與歷史和小提琴的十分相似,但由於在獨奏的場合中,缺少如小提琴那樣的適應性和細緻的音色,所以常居於伴奏的地位。直到十八世紀末,許多音樂家逐漸發現了中提琴獨特的音色、表情與豐富的音質,中提琴才開始被當作獨奏樂器來使用。

十九世紀之後,音樂家更多地注意到中提琴那充滿鼻音,雅靜、低沉而又神祕的音色,而在白遼士以中提琴獨奏作為交響樂「哈羅德在義大利」中的一個樂章之後,中提琴那優美、獨特的音色就有更多機會能以獨奏的方式呈現了。

構造與詮釋技巧

中提琴的發聲原理與小提琴相同,只是音高較低。以弓拉弦,可使音箱中的空氣振動,並加強音量。弓所施的壓力愈大,聲音愈強。平弓是用來拉奏長音的;要奏短音,只需以弓在弦上跳動即可,而中提琴的撥奏與小提琴相同,是以指撥弦。

名家與名曲

在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末間,中提琴手多半是由小提琴手所兼任的。最早的中提琴名家是十八世紀德國曼海姆的史塔密茲。而二十世紀的蘇格蘭中提琴家普利姆羅斯則被稱為最傑出的中提琴演奏家。近年來,擅長演奏二十世紀中提琴作品的俄羅斯中提琴家巴什梅特,則被稱為普利姆羅斯以後最偉大的中提琴演奏家。

除了白遼士那首有名的<哈羅德在義大利>外,著名的中提琴曲目包括了 莫札特的<小提琴、中提琴協奏曲 K364>、瓦爾頓的<中提琴協奏曲>、理查.史特勞斯的<唐吉珂德>等,而奧芬巴哈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以及比才「阿萊城姑娘」第一組曲中的<稍慢板>也是中提琴的重要曲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吉他源於希臘的「抱琴」(Lyre)。由於其具有瓶狀的共鳴箱,而成為吉他、琵琶、小提琴的始祖。
  • 小提琴是最好的獨奏樂器,若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小提琴則為樂器之后。
  • 大提琴是西洋三大獨奏樂器之一,它如人聲的音色,一直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種被稱為”viola dagamba”的樂器(即古大提琴),這種古老的樂器共有六條弦,又稱「腿上提琴」。大提琴的原文為”violoncello”,是指大型的提琴之意。今天的”cello”,體積大概是小提琴的2倍,琴弓短而重,琴弦比中提琴低八度音。

  • 低音提琴(英contrabass;法contrebasse )是近代管絃樂中最大的絃樂器,音域最低,琴身約115公分左右,琴絃為四度調律,分別為E、A、D和G音,音色沉重且相當於男低音,在16世紀末由低音維奧爾(Viola da gamba)發展而來。雖然低音提琴的聲音低而沈悶,不適宜當獨奏樂器,但在大合奏和交響樂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通常比大提琴的八度音階還要低,演奏時擴大了器樂的聲域,強壯低沈的音色為樂團添加力量。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