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老祖宗的智慧-節氣

作者:秉竹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一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古時候的曆法

談到廿四個節氣,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祖先們如何創造發明曆法,即農家延用迄今的「陰曆」。古代沒有時鐘,祖先們以一根竿子插在土地上,依竿影看時,同時他們發現到,每日中午所看的竿影,長短不同,且變化有規律可循,由日影最長漸變到最短,再由最短漸變到最長,則分別叫做「夏至」和「冬至」。

至於春秋兩個季節,祖先們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則分別是「春分」和「秋分」。以二至二分為架構,還有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清明、縠雨、立夏、小滿、芒種、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等,加起來共有廿四節氣。

節氣與農事習習相關

古代農民們即將所有的農事活動,按照節氣來安排。此乃我國古代曆法家獨有之創作,非各國任何曆法所能及。古代農民可能記不準日期和時間,卻往往對二十四節氣瞭如指掌,這是因為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聯,廣大中國農民所熟悉。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為適應「天時」、「地利」,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綜合了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

節氣的功用可包含陽曆或遠勝於陽曆,尤其在我國以前使用黃曆的日期,與季候變化無一定關係,必須靠著二十四節氣來補救,使得農作物與季節變化才不致脫節,所以說節氣對於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實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大事息息相關,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事務。

二十四節氣日期的意義

節氣的名稱,乃是用來指一年中氣候寒暑的變化,古代農民都把它當作民務稼穡的標準鐘聲。它是將地球繞著太陽運行一周分為三百六十度,每十五度定為一個節氣,一周就是一年共有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名稱都可以代表或反映出它的不同意義。節氣能表示全年氣溫和雨雪的變動,因此,自古以來成為農業作息活動的主要根據,留傳至今,不減其受重視程度。

自民國以來,我國採用世界通行的「格勒哥里曆」,是以太陽在黃道運行的「視運動」環繞一周定為一年,而稱陽曆。所謂「太陽視運動周年」是由地球上看太陽的位置,隨著地球繞日運動時,看太陽在黃道上旋轉一周;實際上,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

節氣是將太陽視運行一周分為360度,取「春分點」為零度,每15度為一節氣。合六個節氣為一季,四季共二十四節氣,所以節氣日期是陽曆,每年日期幾乎固定,只有一兩天的差別,許多人誤為黃曆,特加說明。

立春 2月 4日或 5日 春季開始
雨水 2月19日或20日 雨水增加
驚蟄 3月 5日或 6日 始雷,冬眠動物驚醒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 晝頁平均
清明 4月 4日或 5日 天氣溫暖,景象新鮮
穀雨 4月20日或21日 雨水增加
立夏 5月 5日或 6日 夏季開始
小滿 5月21日或22日 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 6月 6日或 1日 麥豐收、稻種植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 此白晝最長
小暑 7月 7日或 8日 天氣漸熱
大暑 7月23日或24日 天氣悶熱
立秋 8月 7日或 8日 秋天開始
處暑 8月23日或24日 天氣漸涼
白露 9月 8日或 9日 天涼有露水
秋分 9月23日或24日 晝夜平均
寒露 10月 8日或 9日 天氣漸寒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天氣轉冷開始有霜
立冬 11月 7日或 8日 冬天開始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開始飄雪
大雪 12月 7日或 8日 開始下大雪
冬至 12月22日或23日 此夜最長
小寒 1月 5日或 6日 天氣寒冷
大寒 1月 20日或21日 天氣酷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 歲月匆匆,時序進入黃曆年尾聲,臘月正在人間展開。古人稱黃曆十二月為「臘月」,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呢?「臘」包含哪些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呢?
  • 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會下雪,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下雪天,但「雪」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無法忽視的存在。在冬天的六個節氣中,就有兩個節氣分別叫「小雪」和「大雪」。
  • 立冬節氣落在每年十一月七日或八日,一年四季的「四立」之一,標誌冬季的開始。從天人合一的精神意義來看,怎麼過冬?怎樣養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