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語教學危機與展望系列三》鄉土語言 杜正勝:擴為終身教育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為了解決鄉土語言教學客語班銳減現象,教育部將研議降低客語班級人數上限為十或十五人,學校不能以學生人數不足為由不開客語班,教育部並將籌措經費擴大補助,鼓勵各縣市學校廣開客語班,避免客家學生的母語學習權益遭到排擠。

教育部長杜正勝指出,目前所有鄉土語言都面臨流失危機,每週一節的鄉土語言教學雖有幫助,但確實不夠,更大的問題,是二十至四十歲之間的家長世代,本身就可能對母語認知及認同度不足,未來教育部也將考慮將鄉土母語教學擴大為終身教育,希望吸引二十至四十歲民眾能回歸重新學習母語。

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強調:「政府未必能強制要求各種族群學生都學習母語,但絕對會提供所有族群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機會,正視弱勢族群語言流失的問題。」

為解決客語師資不足的問題,教育部與客委會預訂4月初共商解決方案。現行全國性客語認證考試制度,可望進一步研發更高級的認證考試,未來只要通過客語認證即可取得任教門檻資格,希望能藉以吸引更多客語精通人士,投身客語教學人力。

教育部每年編列約十三億「二六八八師資員額補助專案」,補助各縣市針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增聘師資,其中學校主要用來聘請兼任的鄉土母語教師及英語師資;教育部並另外專案編列八千多萬,辦理鄉土語言教學評鑑等行政作業。

但由於經費補助以班級學生總數作為補助依據,未細分族群母語種類,許多學校只開閩南語班單語教學,卻忽略或不開客語班級,形成鄉土語言教學出現西瓜效應的不當傾斜。

本報日前揭露客語班級數遽減,淪為新弱勢語言後,教育部為確實了解全國客語班開課實況,最近將針對各縣市客語學生選課需求、儲備客語師資等項目進行普查。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表示,教育部將設法籌措經費,希望能鼓勵縣市及學校盡量開辦客語班,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國教司長潘文忠指出,相較於目前國小一班三十五人,將研議降低客語教學開班人數上限,依據全國客語人口依據定義不同,約占全國總人口十五%至二十%不等,初估客語開班人數降為十至十五人,應該可以有效的改善學校不願意開班的問題。

針對部分家長及學者建議升學加分、工作升級等,教育部指出,基於服務觀點,客家社區學校甄選師資、企業選材,確實有必要考量客語能力,但有關升學加分問題,由於牽涉到其他族群學生升學機會的相對緊縮,困難度恐怕較大,必須審慎評估。

救客語 政府不能退縮

記者黃以敬/特稿

一九八八年,客家人士發起「客家母語運動」,十幾年來,行政院增設了客委會,客家人擁有自己的客家電台、客家電視台,各縣市設了十數座客家文化會館、活動會館,甚至捷運等公共運輸工具中,都可以聽見客語廣播,台灣大環境確實營造出更濃郁的客家族群認同氛圍。

但是,就算客語教學終於納入學校教育,學生學習意願低落,班級銳減,反而凸顯出了客語遭現實排擠,可能式微的危機,亟待官方提出更積極有效的對策。

客語教學陷入不進反退的困境,最大的癥結就在於客家學生及家長的選課意願,因為無論是就學或工作,在大環境的生存競爭上,客語的使用情況目前確實比不上國語、英語甚或閩南語。

但這種大環境,只要政策得當,就有改善或調整的空間,例如比照原民社區優先聘用原住民人才、原住民社區學校優先聘用原住民教師及校長的方案,就可以在就業機會和環境中,讓客家子弟感受到優勢條件,進而提高學習意願。

在鄉土教學的現實面上,閩南語獨大的「西瓜效應」排擠,加上客語師資不足、教材不齊、經費不夠,都是客語教學的阻力,弱勢族群的母語教學與傳承,艱鉅得有如在流沙中興建城堡;但是面對最深層的客家語文扎根,政府沒有退縮的餘地,反而更應提出積極對策,擴大投資,例如降低開課人數,挹注大量經費培訓師資,提升就業機會,同時委聘專家全面改良教材,增加生活實用性,提升學習樂趣,都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做法。

另外,從宏觀角度來看,鄉土語言教學不只是母語教學,也可以成為閩南、客家、原住民等不同族群的互相學習管道,在沒有考試壓力下,改善課程,創造語言學習風潮,進一步推動各族群語言的互相學習,毋寧更為族群融合提供了另一種管道。

(系列完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