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五股西云寺 见证闽客融合分扰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吴嘉亿/五股报导〕五股西云寺创建于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坐落于观音山狮头岩山腰,由进士林作哲监察御史献地、贡生胡焯猷建寺兴建。文史工作者陈仪章表示,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西云寺,可说是闽、客族群在地方族群融合、最后再分崩离析的历史见证。

文史工作者陈仪章说,根据西云寺历年所建造的碑名看来,在清咸丰、嘉庆年间,碑名上面所刻的捐助信众,大多以游、刘、胡等客家姓氏为主,其中“游”的姓氏是刻上“浮(才 )”,足可证明应是客家族群在此落地生根的痕迹;后来发生械斗后,在清光绪时所重建的碑名中可见,捐助信众的姓氏从原本煽憛B刘等客家姓氏,改为陈、林等漳、泉闽籍姓氏,为寺庙起源历史做最有力的佐证。

客家族群在取得大片土地后,为了方便管理位在山脚下的狮子头渡船码头,便在半山腰上建立了这间西云寺,成为宗庙家祠;另外在泰山则是有明志书院的兴建,可见当时客家族群在地方的势力,而闽籍佃农与客家地主的关系也相当和谐。

不过,后来因为耕作歉收,闽籍佃农交不出租税,因而爆发械斗,多数的闽籍佃农取代了少数的客籍业主,成为地方新势力,西云寺也变成闽籍信众地方信仰中心。

重漆蓝色调 确立客家风

他表示,目前西云寺在改建重修后,把原本被改成大红颜色的闽南式建筑风格,重新漆成代表客家族群的蓝色调,恢复原有的旧貌,更能确定这应是由客家族群所建立的寺庙。

陈仪章说,现在西云寺因为道、佛宗教与土地产权争议,造成寺庙香火不够鼎盛,由于后代的客家族群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并不多,盼能够透过文化考察研究,重新寻回闽、客族群在北台湾开垦史上的点滴,让后代子孙不要重蹈覆辙,让族群真正融合,不分彼此。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