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

【歲時禮俗】雨生百穀 香花繽紛

文/秉竹整理 圖/白宜芳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9日訊】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春茶口頰留香 油桐花似雪飄

暮春時節,天氣日漸暖和,百花爛漫,碧草如茵;田畦的秧苗、嫩草,皆已茁壯,整齊劃一地林立在稻田中,當豐沛的雨水來臨,潤濕了泥土,也幫助了它們更快速的生長,因應這個需求,古時候的人們便將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命名為「榖雨」。

宋人陳元靚在《歲時廣記》ㄧ書中說: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稻田裡綠油油的殃苗,因大量雨水的滋潤與灌溉,欣欣向榮地成長了。榖雨節氣,亦為大地萬物生長時期,適時的雨水對農耕非常重要,因此「榖雨」這個節氣對農民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榖雨前後,茶樹新芽也紛紛成長,此時茶農們忙著採收新芽,濕潤的氣候,正是製作春茶的好時節,春茶的品質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春茶的香氣及口感,往往令人回味無窮。

暮春四月,正值山上油桐花盛開時節,滿山遍野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放眼望去,像是雪花覆蓋在山上。在氣候宜人的春光中,出外踏青,欣賞五月雪,再品嚐香味四溢的新摘春茶,人生至樂,莫此為甚!

此時的氣候是冷熱氣團交織、相互衝突的時期,氣溫變得非常的不穩定,經常會出現冷得像冬天、熱得像夏天的天氣,所以有許多寫實好玩的諺語。

村人採桑養蠶 閒人醉看牡丹

《周書》「時訓篇」記載:穀雨這天,池塘裡開始出現浮萍,過了五天,斑鳩在枝頭鳴叫拂羽,再過五天,戴勝鳥便飛到桑樹上了。更有唐人李群玉的詩為證:「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

清人納蘭長安在《宦由筆記》卷二十三說:浙江省各縣都養蠶,穀雨一過,家家就開始為養蠶而忙了。各村各戶都把大門關起來,聽不到一點人聲,官吏崔科獄訟之事也全部停止,連親友都不往來,做生意的人家也全部歇業,因為蠶寶寶最怕生人了。

穀雨前幾天,養蠶的人,把去年的蠶種放在微火上烘烤,或在日光下晾晒,到了穀雨這天,桑樹的葉子,長得有銅板大小了,蠶子也紛紛破卵而出,大家用鵝毛把細蠶拂落到竹篾編成的蠶筐裡,讓他們吃切成絲的嫩桑葉。

「牡丹樹下影堂前,幾醉春風看牡丹。」牡丹在穀雨這天開花,所以又叫「穀雨花」。清人顧鐵卿在描寫蘇州風土民俗的《清嘉錄》上,有一則「穀雨三朝看牡丹」說:「牡丹花俗稱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也。……無論豪家名族、法院琳宮、神祠別觀、會館義局,植之無間,即小小書齋,亦必栽種一二墩,以為玩賞。」

穀雨看牡丹,竟成了蘇州人的賞心樂事。一樣是穀雨天,鄉下人忙著採桑育蠶,城裡人忙著採桑宴飲,真是個諷刺的對比。

諺語應景生動

《春天出門真難過,一頭衣裳一頭貨。》

古代做生意的人,肩挑一付擔子做買賣,為了適應激烈的氣溫變化,就得隨身攜帶衣服,因此有此諺語。

《做天難做穀雨天,稻要溫暖麥要寒;
種田郎君盼時雨,採桑娘子望天晴。》

這種情形下,老天爺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場春雨一場暖》

春天節氣由立春始,經雨水、驚蟄、春分、清明到穀雨止,歷經3個月,天氣則如「一場春雨一場暖」般。

《清明要明,穀雨要雨》

4月20或21日的「穀雨」時期,各地降雨機會顯著增加,此時亦為穀物需水之時,故有「清明要明,穀雨要雨」的諺語。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這個季節,天氣雖然和煦,但是仍然會乍暖還寒。提醒人們注意衣著,以免受寒生病。至於所謂「凍死」或「寒死」,只是可怕的形容詞而已。

榖雨節氣在氣候上,是氣候漸暖、雨量漸豐;卻常有陰晴不定的多變天氣。此時的氣候,是最讓人捉摸不定的,時晴時雨,時冷時熱,氣溫劇變,因此諸多古人生動的諺語,讀之不覺令人莞爾ㄧ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ㄧ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國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黃曆每年正月初,有時也會提前到前一年臘月末」。
  • 絢爛繽紛的雨水節氣,天降甘霖,滋養萬物,活潑熱鬧的景觀也接踵而來。【周書時訓篇】:「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盟動。」

  • 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農民曆紀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月令廣義》說:「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從立夏的九十天剛好過去一半。」
  • 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活動,充份表現了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所以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
  • 】「清明」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時序到了季春,春暖花開,萬物在氣清景明的大地中,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此時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綠葉點綴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加上氣候合宜,正是適合人們出外郊遊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有所謂的「春遊」、「踏青」等習俗。
  • 春捲,臺灣民間習稱為「潤餅」,在華人地區久已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場或夜市裡常見賣春捲的攤子,鋪子上擺了滿坑滿谷的餡料,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還有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老闆把這些冷卻的餡料放在薄薄的麵皮上,技巧的「捲」成圓筒狀,連同一小碗柴魚湯奉到您面前,這就是好吃的春捲了。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