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的意志磨練孩子

張義寶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愛孩子,但不是事事都替孩子去做,以至於孩子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不願意面對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父母要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給孩子,孩子們才能勇於大膽地去嘗試。

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做為父母親,我們不可能總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完美的生活環境。總有一天,他們要自己面對生活。因,我們對孩子的真正的愛,是教會孩子怎樣適應環境。要注意的是,適應環境不是一味地「順從環境」,根據環境條件改變自身、調節自身,試著與環境條件保持協調,才是其本意,才能真正生存。只有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創造環境。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都很差,他們往往會因為在生活、學習上愛到挫折而傷心,特別是那些表現一向優秀的孩子,當他們在生活、學習上愛到挫折後,往往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尤其當對自己的期望目標過高,而實際成績過差時,這種挫折感就會更加強烈。

在孩子的遭受到類似的的挫折後,家長應該積極地幫助孩子認真尋找受挫折的原因,以便採取措施,扭轉這種不利局面,而不是一味指責。因為只有尋找受挫原因,才及時採取改進措施。做為家長,在孩子遭受挫折時,一味地不聞不問,卻美其名的說讓孩子承受更多的磨練是不對的,而事事關心,為孩子解決各種問題也是不對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難關,讓孩子嘗試失敗的壓力,同時也讓他體會到,身邊還有人在默默地關心他,幫助他,使他有勇氣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綻放燦爛的笑容。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是石油界的鉅子,資產無數。但是這個家族的孩子們從小就要接受節約教育和勞動教育。每個週末,孩子們從父母那得到幾十美分的零用錢,至於怎麼支配完全由孩子們自己決定,但是他們必須詳細地在個人的小帳本,以備父母查詢。如困孩子們覺得自己的零用錢不夠用,他們的父母不會再給,而是鼓勵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隻手去賺錢。所以,星期天的時候,格克菲勒家的孩子們便忙著為別人修剪草坪、打掃或者擦皮鞋。擦一雙皮鞋五美分、擦一雙長靴二十美分。

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對孩子同樣是這樣嚴格的要求,正是這一種嚴格的愛,才讓孩子能夠獨立地成長。

在美國,部分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生存的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才允許畢業。這對亞洲的許多家長來說都會感到有些「過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年齡還小,擔心孩子的安全受到威脅。在培養孩子獨立和求生能力的過程中,家長面對現在交通秩序狀況,考慮是讓孩子獨自上學是否安全?面對現在社會治安情況,想的更多的是孩子獨立外出是否妥當?因此許多孩子應獨立完成的,獨立辦到的事都由家長代勞,但面對許多孩子獨立生存、自理能力不足家長們又感到不安和著急。

教育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生存和服務技能。

英國牛津大學紐曼教授說:「學校課程設置的目標,是為了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學校傳授的學問乃至社會生活的藝術,其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社會,教育帶給人對自己見解和判斷的清晰自覺,提供他們發展這些見解和判斷的信念,表達這些見解和判斷的雄辯,以及身體力行這些見解和判斷力量。」也就是說,要將服務於社會公共福利的品德和才能的培養放在首位,而不是將專業素質放在首位。

遺憾的是這剛好是當今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足。現在的教育太注重進行佑識灌輸,不太注重健全和諧人格培養,因此孩子多具有充實的學科知識,必備生活佑識和奉獻社會的品德往往久缺。之前還曾發生大專生不知道回家的路,只得求助於員警的事情,主要原因就是父母捨不得孩子獨立生存。連生活都不能自保,你說這樣的孩子能夠獨當一面、盡心奉獻嗎?

美國作家海明威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老海明威就經常帶著他外出翻山涉水,使他受到了鍛練,增長了許多見識。但是,老海明威很希望兒子能儘早地擺脫對自己的依賴,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於是在海明威四歲的那一年,父親就鄭重其事地對他說:「孩子,別老跟著我,自己活動去!」老海明威將一根釣魚竿丟給兒子,並鼓勵他說:「自己去做吧,你一定辦得到!」

海明威在父親的鼓勵與指點下,開始了獨立活動,而且很快上了釣魚、打獵和探險。接著,他又迷上了讀書。釣魚、打獵和讀書,從小形成的這三大愛好,伴隨著海明威的一生,並對他走上文學道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甚至說,沒有父親從小對他獨立意識的培養,就不會有一位探索一生、創新一生的世界級作家海明威。

當今我們的家長比起當年的老海明威來,望子成龍的心理更加強烈,但是,卻缺少老海明威那種敢於讓孩子獨立生存的勇氣與眼光。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愛」他是為人父母的責任,所以呵護有餘,放手不足。但要真正愛孩子,真正想讓孩子成才,應讓向海明威的父親學一學,讓孩子獨立地去發展,給孩子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在關心愛護孩子的同時,一定要磨練孩子的意志,培養孩子勇於挑戰困難的決心和鬥志,培養孩子敢於面對失敗和接愛教訓的勇氣。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窮的條件和環境迫使他必須早當家。如今生活件越來越好,富裕為人們帶來幸福的生活,也是容易滋生孩子「懶」、「散」、「嬌」、「挑」的壞毛病,如果我們不加以重視,有可能造就一代只懂享受不懂創造,只會吃魚,不會捕魚的花花公子與小姐。

日本的「餘裕教育」提倡熱愛生命,選擇堅強就是試圖將學生從應試教育中徹底改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恢復孩子天真爛漫的本性,鼓勵青少年利用週末到農業學校體驗生活。把孩子從溺愛中解脫出來,變嬌氣、懶惰為耐勞和堅強。

做為孩子的家長,就是在你需要幫助孩子的時候不去打擊孩子,在孩子需要磨練的時候,不去過份的溺愛,要知道,孩子是否能夠成材,是需要家長用愛的意志來磨練的。

轉載自:德威出版《決定孩子一生美德教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一歲大的女兒喜歡跳舞。一聽到音樂,無論何時何地,她的臉上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然後靠在沙發、椅子或父母的腿上,開始左右晃動還有踏地板。有時,她小小的心靈完全陶醉在音樂之中,她的四肢著地來回搖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條腿做出旋轉的動作。
  • 我父母送給我的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不是自行車、狗、BB槍或汽車,而是一個簡單的習慣。他們讓我練習鋼琴。這意味著每個工作日我都要練習一段時間。每天早上,我都會下到地下室,我們心愛的棕色立式鋼琴站在那裡等著我。每週一次,我和一位非常有成就的老師一起上課,他對我的期望很高(有時由於我自己的過錯,我沒有達到他的期望)。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