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文:中國千年傳統文化能否復活?

張家文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

民間尋找被丟掉的過去

郭德綱穿著傳統的長袍馬褂,站在北京天橋的劇場裡說著相聲,台下坐滿了聽眾,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把他當作偶像,他們吃著瓜子,喝著大碗茶,聽到精彩之處高聲叫好,拼命地鼓掌。

這一幕與1949年以前的場景幾乎一模一樣,郭的前輩們也同樣是在天橋這個地方,讓相聲成為中國傳統文藝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

現在要想在天橋聽到郭德綱講相聲,除非運氣好,否則就不得不從票販子手中購買高價票。這種場面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了。

隨著那些在1949年以前出生的老相聲藝人的相繼去世,相聲已經在大陸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很多人都覺得奇怪,郭這個此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是怎麼靠一個人的力量挽救了這門傳統藝術的命運的。

郭德綱只是忠實地按照過去傳統的方法在做事,除了他的劇場布置,演出時穿著的服裝都是按照過去的模樣去做,此外他還招收了很多徒弟,並按照”老理兒”給這些徒弟起了藝名,每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一個”雲”字,以此來表明他們的”輩分”,他還給自己的團隊起名叫做”德雲社”,而這種做法在1949年以後被當作封建的”行會制度”給取消了。

至少有400年曆史的崑曲也開始復甦了。這門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藝術一度陷入後繼無人的尷尬。但是最近這幾年以來,在原國民黨著名的白崇禧將軍的兒子白先勇的不斷改造下,這種原本節奏緩慢,唱詞難懂的藝術竟然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

白先勇率領的演出團體曾經在中國大陸的大學校園裡進行演出,場面火爆的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而且很多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像喜歡U2樂隊那樣喜歡上了崑曲。

現在大陸的中國人仍然熱衷於學英語、看好萊塢電影、吃麥當勞,並且願意花費幾百美元聽一場世界三大男高音的音樂會。但是在這幾年,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傳統文化。這種民間的力量不僅正在變得強大,而且這種力量也是傳統文化復甦的土壤。

前面說到的郭德綱,他將在今年5月份在上海進行表演,因為地域的差異,歷史上相聲從來沒有在上海流行過,但是這次郭演出的票價,最高已經賣到了約100美元,而郭以前在北京演出的門票只要2美元,劇場方面為了保證這場演出能順利進行,甚至取消了一場芭蕾舞演出的安排。

這一方面說明瞭傳統文化受到的歡迎程度,另一方面,也使郭德綱這樣的藝人可以不依靠政府發放的工資就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官方改變了態度

如果孔子在世,他肯定會為自己這幾十年在大陸戲劇性的遭遇而感慨萬分。

這位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哲學家在過去一千多年裡被當作神而受到人們的供奉。2005年9月28日,是他2556歲生日,中國人給他過了一個最為隆重的生日Party。

這一天,全球至少幾十個城市都為他舉行了祭奠儀式,中國官方的中央電視台甚至用4個多小時進行了直播。全球各處的中國人穿著幾百年前的服裝,在各處專門為孔子修建的寺廟裡按照幾百年前的規矩小心翼翼地上香,讀讚美詞等等。

幾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孔子被作為封建落後勢力的代表,在整個大陸受到了批判,人們砸碎了他的塑像,焚燒了與他有關的書籍、畫像。當時的領導者也把對他的批判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當時全中國大陸的所有傳統文化幾乎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最高領袖毛澤東提出了”破四舊”的口號,人們便在這一口號的號召下,對傳統文化展開了”革命”,傳統的藝術大師、文化大師都成為被批判的對象,精美的藝術品和古董也被大規模毀壞。一些領導者試圖以8個樣板戲取代幾千年曆史流傳下來的所有藝術文化娛樂。

幾十年之後,現任的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則在公開講話中號召大家”必須大力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

官方已經從傳統文化的終結者變成了傳統文化復甦的熱心推動者。

教育部的官員宣布,今後每年將花費大約2000多萬美元在全世界推廣漢語,並要在2010年在全球建成100家孔子學院。一些著名的大學也成立了”國學院”,專門研究和傳播傳統文化。

今年2月,中共領導人之一的李長春參觀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他在參觀中說:傳統文化”是凝聚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振奮民族精神、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文化基礎。”

李的這句話基本上概括了現在官方熱心於傳統文化的復甦的原因。

首先,在文革之後,傳統的意識形態基本上失去了團結人心的作用,中國的領導人一直在尋找新的理念,能夠將這個有著龐大人口,風俗各異,甚至有著完全不同文化的國家團結起來。

其次,胡錦濤將自己執政思想的核心理論概括為”和諧社會”,”和諧”是中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理念之一,而此前,中共的領導人至少幾乎沒有公開表示自己的執政思想源於傳統文化。

此外,中國領導人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軟實力”。比如最近這幾年,中國政府已經與法國、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家頻繁開展”文化年”,中國的官員也開始不斷強調,中國不僅要輸出電視機,也要輸出電視劇。

而這種”文化戰略”也成為處理兩岸關係的一種手段。2005年,台灣在野黨領導人連戰、宋楚瑜訪問大陸的時候,或背誦古代詩歌,或書寫毛筆字,正好為大陸領導人常用的兩岸”同宗同文”這一情感牌提供了註腳。

文化復興,困難重重

清華大學校長贈送宋楚瑜用小篆書寫的一首詩,盡管連戰、宋楚瑜等台灣在野黨領導人可以熟練地引用古代詩詞,但是大陸的官員卻在這方面表現失常。

首先是宋楚瑜在大陸的清華大學演講結束的時候,清華大學校長贈送給他一副用小篆書寫的一首詩,結果這位中國最知名學府之一的大學校長竟然無法將這首32個字的詩順利準確地讀出來。

然後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校長紀寶成在迎接親民黨主席的時候,用”七月流火”這個成語表達天氣很熱,而這個成語的本意恰恰是說天氣開始轉冷了。

大陸的媒體都很不客氣地調侃了校長們的”丟臉”,一些媒體更是開始質問為什麼大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保護遠遠比不上台灣,甚至比不上韓國和日本。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曾經在公開發言中毫不客氣地說:”我們正在一鍬一鍬埋葬自己的文化”;”我們的祖先遠比我們更有創造力”;”斷層和失根的文化可能使我們遊蕩的靈魂難以找到精神的家園”。

已經有很多中國的學者對1949年以後成為統治者的共產黨所採取的文化政策提出了批評。一位上海的學者曾經在一個電視轉播的講座中表示,中國的共產黨人和法蘭西革命時期的革命黨人很像,都希望對人們進行精神上的改造。

這種改造最終失敗了,文化大革命不僅用十年的時間幾乎徹底地清除了傳統文化,而且那些共產黨人們理想中的新的文化也沒有建立起來。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由此造成的”斷層和失根”至少在短時間內難以彌補。

傳統文化要復甦,還面臨另一個挑戰。前面說過,因為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有能力重新為傳統文化的復甦”輸血”,但是另一方面,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也在無情地破壞著自己的傳統。

攤開現在的北京市地圖,人們現在還可以看到一些幾百年前的元朝留下來的街道,當時的建築和城市規劃天才們綜合考慮了陽光、社區交流、城市美觀等因素,將這些街道建設成間距完全相等的平行線,而即便是用今天的高科技手段去分析,這種間距在各個方面都是近乎完美的。這種設計至今仍被全世界公認為僅存的城市規劃奇蹟。

但是,現在這裡的地價飛漲,公路被擴寬,高檔寫字樓拔地而起。實力雄厚並有著強大後台的開發商強行改變了這種保持了幾百年的城市格局。

北京一個古老的布店馬上要被拆掉,結果生意一下子好了很多。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說自己一輩子都是在這裡買布,但是現在一下子就要被夷為平地了,心裡非常難受。這樣的留言在幾天內就寫滿了三大本。

看來大陸要真正恢復自己曾經輝煌的傳統文化,第一個要戰勝的困難就是自己。

──原載《BBC》(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