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清明吃春捲的典故

金丁
font print 人氣: 20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5日訊】春捲,臺灣民間習稱為「潤餅」,在華人地區久已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場或夜市裡常見賣春捲的攤子,鋪子上擺了滿坑滿谷的餡料,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還有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老闆把這些冷卻的餡料放在薄薄的麵皮上,技巧的「捲」成圓筒狀,連同一小碗柴魚湯奉到您面前,這就是好吃的春捲了。

吃春捲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在春秋時的晉國,有一個清廉的官吏介子推,有一年晉國發生內亂,有人要謀害大公子重耳,另立小公子申生繼承王位,消息被介子推知道後,就急忙連夜護送重耳離開了晉國。雖然在外面流亡的日子相當艱苦,介子推還是毫無怨言的照顧重耳;有一天重耳一行人在山裡迷了路,好幾天找不到東西吃,重耳決望的嘆了一口氣說:「我餓死了事小,只怕晉國的百姓沒有好日子過了。」介子推一聽,想到重耳雖然在落難當中,仍然沒忘掉自己的子民,將來一定是一個賢明的君王,於是就下決心全力輔佐重耳登上王位,於是介之推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吃,重耳事後知道了感動得流下眼淚說:「我怎樣才能報答你呢?」介子推回答說:「我不求公子回報,只望記得今日割肉事君的一片忠心,日後多關心百姓,做一個清明的國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才回國即位,史稱晉文公。流亡期間跟隨他的隨從一一得到封賞,介子推認為文王的成功出於天意,不願居功,便跑到棉山隱居起來。文王派人到處找,他都避不見面,這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孝順的介子推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的,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卻發現介子推抱著一棵大柳樹,讓大火活活燒死了。

晉文公抱著介之推屍體痛哭,發現介子推身後樹洞裡,藏了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寫著幾行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醒;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看完之後將這片衣襟收入衣袖中,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後人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心,便在清明節的前兩天嚴禁煙火,只吃冷粥乾餅,此即所謂的「寒食」,演變至今就是現在的吃春捲的習俗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ㄧ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國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黃曆每年正月初,有時也會提前到前一年臘月末」。
  • 絢爛繽紛的雨水節氣,天降甘霖,滋養萬物,活潑熱鬧的景觀也接踵而來。【周書時訓篇】:「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盟動。」

  • 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農民曆紀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月令廣義》說:「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從立夏的九十天剛好過去一半。」
  • 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活動,充份表現了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所以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
  • 】「清明」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時序到了季春,春暖花開,萬物在氣清景明的大地中,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此時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綠葉點綴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加上氣候合宜,正是適合人們出外郊遊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有所謂的「春遊」、「踏青」等習俗。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