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臣篇

【風雲人物】救急宰相—張居正

:力修,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9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16日訊】
出身湖北江陵的農家子弟張居正,少年時期即有神童之稱,十歲精通四書五經,十二歲即為秀才,十六歲中舉人;也因他的聰明才智,實行多項改革措施,才讓日漸衰敗的明朝國祚得以延長六十年之久。

臨危受命
明穆宗在位時,大學士張居正以出眾的才能深受穆宗信任。後穆宗駕崩,明神宗即位,因穆宗遺詔,任命張居正等三位大臣,輔佐十歲的神宗治理國政。神宗即位不久後,四十八歲的張居正成了首輔,他不忘穆宗囑託,不僅盡心治理國事,對幼年的神宗更是像老師對學生般用心教導。他還編繪了一本圖文並茂的歷史故事書《帝鑑圖說》,每天為神宗講解,神宗覺得書十分有趣,張居正解說時他常聽得津津有味。一次,張居正講了漢文帝在細柳慰勞軍隊,就對他說:「陛下應注意軍備,太平日子過久了,軍力就會越來越鬆懈,所以要時時注意啊!」神宗同意的點點頭。

又一次,張居正說到了宋仁宗不愛用珠玉裝飾自己,神宗聽完說:「這很對呀!君主應把賢臣當寶貝,珠玉又有何用呢?」張居正見他年幼卻能說出這些話,很開心的說:「賢君該重糧食甚於珠玉,因為糧食能養活百姓,珠玉這些東西餓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禦寒啊!」張居正教育神宗十分嚴格,神宗對這位嚴師是又敬又懼,再加上太后的支持,朝政大都由張居正主導。

厲行萬歷新政
明朝中葉後,朝政頹靡不振,民脂民膏盡入貪官私囊,目睹時局日益敗壞的張居正,當然知道貪污腐敗的嚴重性。所以在他握有實權後,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隨即展開一連串的改革行動。

在軍事方面,張居正派名將戚繼光鎮守北邊的薊門,李志梁守遼東,戚家軍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修築了三千多座堡壘;張居正對當時常入侵的北方韃靼族,採用通商往來的和平政策,雙方進行茶葉、馬匹等物品買賣,所以,爾後的二三十年間,明朝和韃靼族不曾發生戰爭。

在政治方面,實施考成法,整頓吏治,並「用人唯才」,裁撤不需配置的冗官,使政風煥然一新。在經濟方面,當時的黃河年久失修,河水氾濫成災,導致許多農田被淹沒,對人民生計、交通影響大增;張居正便任命著名的水利專家潘季馴整治黃河,使水患不再發生,農業生產得以恢復,交通順暢;推行「一條鞭法」,簡化明初以來繁雜的賦稅制度,賦役合併,使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解除勞役負擔,有田的農民能有較多時間耕種,不僅有利於農業生產,而多餘的人力,更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一條鞭法」實施後,讓國庫收入明顯增加,改善財政狀況,據稱當時太倉有近十年的存糧可供取用。

張居正下重藥改革,得罪那些既得利益者是必然的。任職首輔的第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在江陵老家病逝,按照當時禮法,他必須離職守孝三年;可是,他擔心正進行的各項改革措施,會因他離職而受影響,在神宗和其他大臣勸說下,他讓兒子代自己回家奔喪,而他繼續留任。如此那些原本就嫉恨他的人,抓住他沒有奔喪盡孝道的事,大事渲染,彈劾、黑函對張居正的攻擊排山倒海而來,最後逼得神宗下令,反對張居正者一律處死,事情才告平息下來。

改革家的悲劇
神宗漸漸長大,張居正的權利也越來越集中,因此神宗反而沒事做。宮中有一批太監就專門出主意取樂神宗,有一次,神宗因喝醉酒,無故把兩個小太監差點打死。這事傳到太后耳裏,除了嚴厲得教訓他一頓,還要他讀《漢書‧霍光傳》。書中記載西漢霍光輔政時,昌邑王劉賀即位不久,就被太后和霍光給廢掉帝位;而現在張居正的地位就跟當年的霍光一樣,神宗猛然想到此,嚇得跪在太后面前認錯求饒。後來,張居正還是作主把這些太監趕走,事情雖然過了,但神宗對張居正卻由原來的懼怕演變成痛恨。

幾年後張居正病故,神宗親自執政,反對和不滿張居正的人,紛紛彈劾、攻擊他的施政。翌年,神宗下令把他的官爵和封號都撤除,並抄他的家產,十幾個家屬被活活餓死,長子也被逼自殺。儘管後人對張居正的褒貶不一,但是他在位十年的政績和貢獻,讓萬歷時期成為明朝最富庶安定的時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人,是北宋的名臣,曾經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他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概括了他憂國憂民的一生。他許多的生平事蹟,也被後人一代一代地傳頌著。
  • 丁寶楨清朝名臣,在山東、四川任官二十年內,曾三次被革職留任,但他仍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敢做敢當,堅持正義,為民造福。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樹蔭滿庭,他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貴為三公,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他對王旦滿懷信心,說:「這孩子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公正的相國。」後來他的話應驗了,王旦果然貴為宋真宗一朝的賢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愛。
  • 韓琦以芍藥這花中宰相為祥瑞之兆,圓滿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鏡下狀元及第,紗籠中人必能當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數,命裡有時自能水到渠成,命裡無時也難以強求。
  • 名畫《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的開卷畫,也是「展示世界歷史的100件文物」之一。這畫如何表現人物畫的傳統精神?畫史鼻祖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如何精彩詮釋宰相張華《女史箴》的鑑戒精神與內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夠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幹的,按照佛家的因果報應說,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這樣一位名臣,一生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後幾度出任宰相,為相長達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終生篤信佛法,曾匯集十萬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壽更是讓人稱奇,91歲時安然坐化,無疾而終。他的名字是文彥博。
  •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能人術士,或早早堪破天機,預知社會走向,或提前揭示個體命運,告知富貴禍福。而世人往往在歷史走過後,才猛然發覺一切確實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後悔也來不及了。
  • 人事命運,國事決策,諸如劉備稱帝、吳蜀聯盟、火燒赤壁、以及曹操、周瑜、關羽等人之死,上天均會垂現星相。神奇的觀星術,為三國群雄的命運添上神祕色彩。《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根據星宿的對應,預測了哪些人物的命運?
  • 在中華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契丹建立的遼國也曾輝煌過,而這與遼國皇帝仿漢制治國、推行中華文化密不可分。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開始,遼國就逐步實行漢化政策,尤其是契丹貴族們的漢化程度非常高。遼道宗曾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自然,在遼國的朝堂上,漢人朝臣也不在少數,而且能力出眾者亦被重用,這其中就包括輔佐遼聖宗遼興宗兩朝、為相二十多年的張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