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從朱自清的夢來談大學精神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都念過朱自清的〈背影〉,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似乎又看到了朱自清本人的背影,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因為他正離我們而去,不僅如此,我甚至有一些紫色的哀愁,因為他所代表的那種理想主義,也漸行漸遠矣。

「大學精神」究竟是什麼,是大家都關心的議題,根據北京清華大學徐葆耕教授的說法,大學精神至少有三個特點:一、恥不如人。二、講究科學。三、重視實幹。後二者大家一定很能瞭解,我不想在這裡解釋,關於恥不如人,是指中國在過去曾經受過世界強權所欺侮,現在情況當然改善了,但是很多方面,清華人物認為中國人比不上西方國家,因此清華大學在「知恥近乎勇」的鼓勵之下,會更特別努力地工作。

我為了探討何謂大學精神,還特別去讀了楊東平先生所編的《大學精神》,這本書蒐集了近年來我國偉大教育家對大學精神的詮釋,這些教育家包含蔡元培、蔣夢麟、胡適、陳寅恪等等。令我有些困惑的是,這些教育家對於大學精神都有他們獨特的見解,如果我試圖在這些大師的談話中找出一個共同點,一定會搞不出所以然的。理由非常簡單,每一位教育家講到大學精神的時候,他所說的內容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讀他們的文章,看他們的演講,不難想像到當時國家的處境和社會的狀況。時代會變,國家社會會變,教育家對於大學精神的詮釋一定也會變的。

可是在徐葆耕所著《紫色清華》中,我發現了一則故事,卻令我感觸甚深,那就是朱自清的日記。朱自清日記中兩次記錄了他的夢,他夢的不是他得到了什麼學術上的榮耀,也不是他快擔任什麼重要的行政任務了,而是學生對他的學問不滿意。

我這個學理工出身的人只知道朱自清會寫文章,我們都念過他的〈背影〉,但我就弄不清楚朱自清的學問何在。在這本書裡,從朱自清的日記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朱自清如何的用功,他常將他準備看的書寫下來,單單近代作家,他就要一口氣看貝內特、哈代、勞倫斯、韋爾斯、康拉德、尼瑞第斯……等十六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不僅如此,他還要讀一大堆非常學術性的書。

如此用功做學問的教授,居然仍然覺得自己學問不夠好!這代表什麼?這代表朱自清教授不僅僅是一位大師,而且是一位有很好道德修養的人。

我們不妨問一個問題,為什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如此有名?正如梅貽琦校長說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兩所大學有很多大師級的教授,包括:蔣夢麟、胡適、傅斯年、梅貽琦、羅家倫、朱光潛、陳寅恪、朱自清等,這些教授們不僅在學術上有成就,他們在道德修養上也一直受到我們的景仰,也就是這個原因,我們到現在還懷念當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所代表的大學精神。

任何一所大學的精神,其實永遠由這所大學的教授來代表的,如果這一所大學有一批有學問、而又有崇高道德的教授,這一所大學就會成為被人難以忘懷的大學。但何謂道德崇高呢?對各種不同的人,道德崇高會有不同的意義。對於教授而言,我認為道德崇高和理想主義有關。也就是說,一個道德崇高的大學教授,所作所為,不會基於什麼庸俗的價值觀,而是基於一種理想主義。

朱自清如此用功地做學問,是為了什麼虛榮嗎?我相信一定不是,他用功的唯一理由,無非因為他認為好的教授就應該勤奮地念書。我們必須承認,大批有學問的教授之所以如此努力念書,也不一定是為了追求真理,而是為了追求世俗上的利益。誰都知道,有一些經濟學教授得了諾貝爾獎,但他們不替整個人類謀福利,卻替一些商業團體操作衍生性金融產品,這種大師級的教授,只有學問,卻沒有理想主義作為他們的人生準則。一所大學,有再多這種大師,也不會有什麼偉大的大學精神。

我們不妨看看全世界的大學,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有大師的卓越大學,但是在這些大學裡面,我們能夠找到傅斯年、梅貽琦、陳寅恪和朱自清的影子嗎?

我們都念過朱自清的〈背影〉,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似乎又看到了朱自清本人的背影,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因為他正離我們而去,不僅如此,我甚至有一些紫色的哀愁,因為他所代表的那種理想主義,也漸行漸遠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