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 浪漫的中國情人節—七夕

文/力修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0日訊】 在晴朗的仲夏之夜,天空繁星閃閃,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耀的星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這就是千古以來,向世人訴說著他們美麗愛情詩篇的牛郎織女星。

黃曆的七月七日是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夕坐看牛郎織女星,這是民間的習俗,傳說牛郎織女每年的這天晚上在鵲橋相會。

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

話說在西周時齊地﹙今山東一帶﹚,有個善良的年輕人,他的父母早逝,只得跟著兄嫂過日子,他每天外出放牛,於是大家便叫他「牛郎」。牛郎日漸長大,一向不喜歡他的嫂嫂,就要兄弟兩人分家,自己佔了田地和房子,只把一條老黃牛分給牛郎。

可憐的牛郎只好孤伶伶牽著老牛到處流浪,最後在一片荒山下蓋了間茅房住下來。其實,這條老黃牛是有來歷的,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被貶到凡間受苦;牛郎非常愛護它,就算自己常餓肚子,但放牧老黃牛時,一定把它餵得飽飽的,因此老黃牛時常想著要報答牛郎的恩情。

一天機會終於來了,老黃牛得知七仙女﹙玉帝的七個女兒﹚常結伴到凡間玩耍。於是就託夢告訴牛郎,要他隔天趁七仙女在湖邊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裳,如此他便會有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一早,牛郎將信將疑的依約到湖邊,果然看到一群仙女在戲水;藏身蘆葦中偷看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抓了一件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了衣服飛走,獨剩年紀最小的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便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倆人十分恩愛,男耕女織,生活雖不富裕但幸福美滿。轉眼間過了三年,織女也為牛郎生了一對兒女;不久,老黃牛也死了,臨死前老黃牛囑咐牛郎要把它的牛皮留下,在危急時披上可以幫他。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終於被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盛怒下他們決定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回天庭。眾天神在牛郎不在家時,趁機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這時,他想起了老黃牛的話,於是便把小孩分別放進兩個籮筐中,挑起兩個孩子並披上牛皮,想要找回織女;原來那牛皮能平地飛升,在空中騰雲駕霧。牛郎看到織女就在前方,便奮力追趕,眼看即將追上,這時突然趕到的王母娘娘,忙拔下頭上的金簪,往牛郎和織女間的天際一劃,瞬間出現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從此兩人被隔兩岸,一個河東,一個河西,只能遙望對泣。但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喜鵲,成千上萬隻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踏著它們的身體在鵲橋上相會。天長地久,他們的不變的真情感動了玉帝和王母娘娘,就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七夕情人節是中國最浪漫的節日,牛郎織女優美感人的愛情神話,至今仍令人低迴不已。傳說中織女聰慧善良,手藝靈巧,能織出雲彩般的美麗天衣;為了讓年輕的女孩們也能擁有織女般的巧手巧藝,於是就發展出七夕「乞巧」及各式的習俗。

乞巧會

七夕拜織女,自漢代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有年輕女孩或少婦的人家,在晚上擺上香案,供上鮮花、水果、胭脂、白粉和針線,乞求織女賜她們一雙巧手,能做許多巧事。相傳用彩線穿針若能穿過,就表示手藝會特別好。

祭魁星

七夕女子乞巧,男子也沒閒著。「魁星」是星宿名稱,也就是北斗第一顆星,所以也叫魁星或魁首。相傳七月七日是魁星夫子的誕辰,魁星主文事、掌考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都會在七夕晚上盛大祭拜他,希望保佑自己能考運亨通。有些地方,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遊戲助興,取桂圓、榛子、花生三種乾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其中一人手拿三顆不同的乾果,往桌上一丟,讓乾果自己滾動,滾到誰面前,就代表那人的功名,一直滾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

拜七娘媽﹙閔南地區的習俗﹚

相傳七仙女會保佑未滿十六歲的小孩,讓他們順利長大成人,是兒童的守護神,民間都尊稱七仙女為「七娘媽」。所以每年七夕「七娘媽生」時,這天黃昏,有小孩的人家,都會擺上豐盛的祭品,祭拜七娘媽祈求子女平安長大。

七夕詩詞

《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長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秋夕詩》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科技日益發達,氣象報告的精準度愈來愈高,我們只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預知明日的天氣,甚至ㄧ週的天氣概況,因此節氣的名詞對現代人是陌生的,深不可測的。聰明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把一年分成廿四個節氣。
  •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春回大地的第一天。立春的日期是國曆二月四日、五日,「通常是在黃曆每年正月初,有時也會提前到前一年臘月末」。
  • 絢爛繽紛的雨水節氣,天降甘霖,滋養萬物,活潑熱鬧的景觀也接踵而來。【周書時訓篇】:「雨水之日,獺祭魚;後五日,鴻雁來;後五日,草木盟動。」

  • 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農民曆紀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也。」
  • 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月令廣義》說:「分者半也,春分是春天過了一半的意思;也就是從立夏的九十天剛好過去一半。」
  • 中國人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的精神,「清明節」的掃墓祭祖活動,充份表現了不忘本的傳統美德。所以清明節又稱為「思親節」。
  • 】「清明」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時序到了季春,春暖花開,萬物在氣清景明的大地中,顯得特別清潔明朗,所以稱為清明。此時的春郊,被茂盛的繁花綠葉點綴得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加上氣候合宜,正是適合人們出外郊遊的最佳時機,所以也有所謂的「春遊」、「踏青」等習俗。
  • 春捲,臺灣民間習稱為「潤餅」,在華人地區久已為普遍的美食小吃;在市場或夜市裡常見賣春捲的攤子,鋪子上擺了滿坑滿谷的餡料,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還有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老闆把這些冷卻的餡料放在薄薄的麵皮上,技巧的「捲」成圓筒狀,連同一小碗柴魚湯奉到您面前,這就是好吃的春捲了。
  • 榖雨節氣是清明後的第十五天,時間剛好是在每年的4月20或21日。
  • 立夏是孟夏四月的節氣,是夏季的開始,農作物在溫暖的氣候成長迅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