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唐山民眾紀念大地震30週年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 7月28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30年忌日﹐歷經苦難的唐山民眾以花籃﹑灑酒等各種方式悼念在大地震中死去的親人﹑朋友和同胞。

這場大災難給中國人民帶來心頭之痛﹐當地官方也在唐山市燕山影劇院舉行紀念大會﹐但以救災和宣傳建設為主﹐和民間調子不同。

另外幾個月前﹐一部由唐山人撰寫、披露當時地震預警被隱瞞內幕的長篇調查報告《唐山警世錄》,在今年1月甫出不久即悄悄成為禁書。該書作者張慶洲說,追尋真相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讓人吸取教訓,避免覆轍。

网民說,“一場本可以避免的大災難,卻……”﹑“官方祭祀活動難以慰藉24萬在天之靈。”

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日,唐山市民遊客自發向紀念牆獻花,悼念30年前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Getty Images)

*民間花籃﹑灑酒祭奠

7月28日這天﹐當地民眾從匯集在改建後重新開放的地震紀念館﹐很多人帶來了花圈﹐也有人在地震紀念牆懸掛花籃祭奠親人﹐有人情不自禁仰天痛哭。

也有民眾用其它方式祭奠。30年來,每到7-28的時候﹐遍佈唐山市區路口就有很多紙灰﹐祭奠24萬逝者。

退役軍人魏鳳江及其戰友在每年“7.28”,會自發地聚集在一起紀念。他們將三盅酒灑向大地,面向唐山三鞠躬,拜祭那些永遠無法回鄉的戰友。魏鳳江說﹐“我們這麼做是覺得,地震紀念日也是我們的生日、重生之日。”

市民在地震紀念牆前悼念“7.28”唐山地震死難同胞﹐情不自禁仰天痛哭 (大紀元資料室)

更多民眾也通過網絡表達來對這場災難反思。有網民說,“24萬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如果重視生命的權利,為什麼新聞聯播不說說,反而說唐山30年變化,30年不應該變化一點﹖其實,30年最大的變化是社會道德的急速下滑。”

*祭祀活動官方與民間不同

除了官方舉辦紀念活動﹐近日大陸官方媒體均大量報導30年前唐山救災的故事、並宣傳30年的建設,據悉官方對紀念活動定調為頌揚並嚴防雜音。但網民稱:“唐山大地震是中國文明史上的巨大災難,值得每個炎黃子孫深刻反思。”

一位參觀者在看地震的遺址﹐上面有“7.28”的標記。(Getty Images)

唐山的一位李姓詩人指出,“政府希望可以突出抗震救災、解放軍救人等﹔老百姓卻希望能有一種對地震的反思,但這不被政府認可,認為是揭過去的政治傷疤,不利穩定。”

據報導,20年前落成﹑經過改造後近日重新開放的“唐山抗震紀念館”中,9個展廳中只有1個是介紹大地震的嚴重損失和救災情況,另1個說明唐山地理概況,其餘7個都是展示震後建設成就。抗震紀念碑上記載的仍是災害和救援情況。市民質問:“死的24萬人誰給他們立碑?”

一對郭姓夫婦是從地震中幸存下來的老唐山﹐他們在地震的遺址前追溯往事 (Getty Images)

*天災人禍

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里氏7.8級,是20世紀破壞最嚴重的地震,超過90%的城市建築被毀。 震中位於唐山市地下8公里,唐山市周圍縣市也受到地震嚴重破壞。

雖然唐山地震後變成一片廢墟,但是災難的消息很長時間才公佈,地震死亡人數一直等到1979年才公佈。

政府向唐山災區提供救災物資,並派軍隊緊急奔赴災區搶險救災,但是拒絕接受任何國際援助。

7月28日,唐山市民遊客向地震紀念牆獻花,悼念30年前遇難的親人。(Getty Images)

地震發生時正值給中國造成巨大浩劫“文化大革命”結束之際。中共領導層權利鬥爭激烈。 正因為此﹐本可避免巨大傷亡的災難導致了空前的生命損失。其中內情在《唐山警世錄》一書中披露。

*真相著作被禁

張慶洲的《唐山警世錄》,揭開鮮為人知內幕。地震前,唐山市地震辦公室等三家監測網都已準確測到大地震並及時緊急匯報,但始終得不到中共高層重視。而唐山市地震監測骨幹楊友宸,更被突然勞改,並被警告不得“散布謠言、 破壞生產”。

當年創造了無一人死亡奇跡的青龍縣縣長冉廣岐,非但沒有得到表彰和提升,反而被禁口29年。

張慶洲花了兩年多時間採訪,寫成的這篇報告。在經歷多次審查、5年等待後,2004年時任國家地震局局長的宋瑞祥看到書稿並為之作序,始於今年1月,單行本在上海出版。

但不久,此書即被中宣部門下令封殺。據報導,宋瑞祥在給此書開綠燈後沒幾天,也宣佈“退居二線”。

張慶洲說,追尋真相不是要追究責任,而是讓人吸取教訓,避免覆轍。但是從他的調查報告被禁﹑官方以宣傳建設成就為主調紀念災難來看﹐中共當局還沒有吸取教訓﹑避免覆轍的意向。

7月28日,唐山抗震紀念館前人山人海。(Getty Image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伊羅遜:我曾在唐山靈魂出體
唐山居民悼念大地震死者
難忘震撼——唐山大地震倖存者憶往事
唐山悲劇再重演 上周雲南地震遭瞞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