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畫家

漁夫阿公畫漁史

素人畫家劉生根的繪畫世界
文/余麗珠 攝影/曾漢東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告別專業的捕漁領域,劉生根在繪畫世界裡找到了生命中的春天,他用畫筆記錄50年的捕魚歷史,每一幅畫皆蘊涵著一段漁夫的動人故事。

記憶猶新的捕魚生涯

劉生根用彩色石子排列組合的魚類造型創作

1933年,劉生根出生於宜蘭縣的北方澳,後因北方澳改建為軍港,1974年舉家遷居南方澳。日據時代只讀到小學三年級即因戰爭而輟學,13歲時開始學習捕魚,50年的捕魚生涯,歷經過南方澳漁業蓬勃發展的時期,當時各種漁業興盛,他從學徒到船長,經歷多種漁業捕撈,累積了各種捕魚經驗,幾乎嘗試過各種捕魚的方法。

劉生根畢生以近海漁撈為業。憶起往事,他記憶猶新:「捕魚就像種田一樣,不同的季節盛產不同的魚類。烏魚在每年冬天,由南迴游至台灣西部海邊,漁民們相偕討海採『黑金』,歲歲來台灣的『烏魚』,成為冬季魚撈的重頭戲;農曆5、6月時,漁民們則聚集到澎湖捕烏賊。」鏢旗魚、捕飛魚、撈珊瑚、牽罟、”噫蔬]等各種捕魚的景象,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

以前的捕魚作業,因為儀器尚未普及,漁夫們捕魚全靠紮實的基本功,捕魚方法在經驗的累積中不斷地改進。然而由於漁業的歷史演進,南方澳漁港從日據時代至今,八十幾年當中,一些捕魚作業已漸次地被淘汰,其古老的漁法也因為紀錄的不足而漸漸消失。

藝術特質的萌芽展現

走訪劉生根的工作室,發現其住家前面的北濱公園裡,擺放著多幅以小石子為素材的各種魚類造型創作,件件活靈活現。劉生根告訴我們:「我當初心想:『既然是公園,就應該布置些可供參觀的東西。』於是和老友們到海邊撿拾不同顏色的小石子,黏在水泥板上,排列組合出各種魚類的圖案。」他的藝術特質自此開始萌芽、展現。

因緣際會,劉生根70歲的那一年(2003年),南方澳在地的文史工作者廖大慶,發現他美術創作的天分,鼓勵他以繪畫來呈現記憶中的捕魚歲月。從初期的魚類彩繪至海上漁民的作業繪畫,劉生根發展出無限的創作潛力,一幕幕討海的生活記憶,化為一幅幅生動的畫作。
每天清晨,當別人外出運動時,劉生根已攤開畫紙,認真地開始作畫。他先用鉛筆畫出草圖,再描繪、用水彩上色。已失落的台灣早期捕魚作業及方法、記憶中的捕魚生涯,在他的筆下,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

劉生根興高采烈地說:「退休後沒有事做,以前一看電視,就會打瞌睡。現在一拿起畫筆就覺得心情很輕鬆、頭腦很清晰,時間過得很快。我很喜歡畫畫,有時想到一些事,就趕快畫下來,以免忘記。」在繪畫世界裡,他找到了生命中的春天。

繪畫漁夫的精采故事

劉生根的畫作淳樸、寫實,呈現出純真的情懷,畫中的每個人物扮演著其特殊意義的角色,每一幅畫各自訴說著一個精采的故事……

「鏢旗魚」——站在鏢頭上的頭手,正等待二手的指揮,準備擲出鏢槍鏢旗魚,三手則在旁邊等著把鏢中的旗魚拉上船。

劉生根的繪畫創作-鏢旗魚

「30年代漁撈」——大魚要吃小魚,小魚就會擠成一堆,漁夫趕快撈起近處看得清楚的小魚。遠方的魚兒,則以海鳥為目標,看到海鳥在空中盤旋,就知道該處有魚。

劉生根的繪畫創作-30年代漁撈

「”噫蔬]」——鰻苗盛產的季節,漁民聚集在海灘上”噫蔬],熱鬧異常。

劉生根的繪畫創作-_魚苗

「新船下水」——新船下水典禮,民眾等著搶接船上丟下的包子、糖果。

劉生根的繪畫創作-新船下水

「釣槽仔」——漁船載著竹筏與漁夫到外海捕魚,到達漁產地後,沿途逐一放下每個漁夫,讓其在各自的竹筏上釣魚,一段時間後,漁船再載回分散的竹筏與漁夫及其豐收的漁貨。

劉生根的繪畫創作-釣槽仔

劉生根埋首於自己的繪畫世界,以繪畫記錄漁史,自我陶冶。他說:「有人告訴我:『畫圖的人很多,這樣的故事還是第一次看到。』我會繼續用畫筆說故事。」沒有絢爛的光芒,老漁夫素人畫家劉生根的繪畫創作,彌補了古老捕魚作業紀錄上的不足,帶給大家無限的懷念與感動!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