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能源競爭 非洲成為新戰場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8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近年來,中日兩國在能源方面展開激烈競爭,而非洲逐漸成為新的戰場。日本緊隨中國開始將非洲視為新「油礦」。與此同時,兩國領導人先後開展了非洲外交。有分析認為,中日之所以在非洲展開競爭,關鍵是因為非洲代表世界石油資源的一個新來源。

「美國之音」今天引述「亞洲時報」刊登的一篇文章說,當中國在非洲大力搜尋油氣資源時,日本人還沒有意識到非洲能源的重要性。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和日本都迫切希望能為本國正常的經濟運行提供足夠的能源。

美國布茲艾倫漢密爾頓咨詢公司能源問題專家埃利斯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非洲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這一點使中日兩國先後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非洲。

埃利斯說:「非洲,特別是北非地區有豐富的資源,尤其是石油。隨著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石油資源開始下降或者供不應求,非洲的石油資源代表了未來世界上一個重要的石油供應來源。」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近日宣佈,日本將向利比亞派遣一支包括資源能源廳負責人在內的代表團,以加強雙邊在能源和其他領域的關係。

文章說,對非洲其他地區的油田,日本也非常感興趣。今年初,日本政府派出一支由石油開發、交易、工程等方面的官員組成的訪問團,前往茅利塔尼亞和查得搜集能源情況。

除了政府行動之外,日本一些企業已開始進軍非洲市場。二零零五年六月,日本帝國石油公司獲得埃及兩個潛在油田為期三年左右的勘探權;去年七月,日本最大的石油生產商阿拉伯石油公司與埃及簽署了一份合作協定,就蘇伊士灣一個地區的開採權達成協定。

文章指出,日本把非洲視為新的能源供應地,原因之一是受到了中國大張旗鼓進軍非洲大陸能源領域的影響。

二零零四年,中國以一份二十億美元的信貸協定獲得了安哥拉近海油田的股份;今年一月,中國以百分之二十二億七千萬美元購買了奈及利亞一個海上油氣田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奈及利亞期間,奈及利亞向中國頒發了四個石油開採許可證。來自非洲的原油在中國進口總量的比例已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其中奈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這三個非洲國家排名前三位,安哥拉可能已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

能源問題專家埃利斯認為,中日兩國都是主要的工業國家,他們都需要尋找市場上仍然能夠找到的石油和其他能源,因此,兩國都不願意失去同樣的市場機遇。

能源問題專家埃利斯認為,在與非洲建立緊密關係擴大影響力方面,中國的確比日本技高一籌。

埃利斯說:「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日本在能源市場上的經驗更為豐富。可是與此同時,中國具有一些政治上的優勢,包括它有能力在西方國家和日本由於政治或其他原因而不能進入的地區開展活動。」

然而,批評人士說,中國與非洲發展關係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在尋找能源的過程中絲毫不考慮對當地的政治、環境和人道主義產生的影響。

與中國不同的是,自封為亞洲民主鬥士的日本非常關注非洲國家的民主和人權狀況,對接受援助的國家有著嚴格的標準,並以民主和保障人權為前提條件。

這篇文章最後說,儘管如此,不少非洲國家領導人視中國為他們發展的楷模,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看來肯定會不斷擴大,無怪乎中國在同日本的非洲能源爭奪戰中看來佔據上風。

相關新聞
掌握油源  中油海外探勘前進非洲
柴油短缺  玻利維亞與巴西互嗆
以色列疑空襲伊朗 對油價金價股市有何影響
高官暗通恆大 財新揭底文章被當局速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