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情聲色 禍國害己

弘毅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道德經》中說:「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聾。」也就是說,過份喜好音樂,會使人失去和氣,不能聽清楚聲音。老子認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強調凡事應有度,同時也要防患於未然,對音、樂須多加克制。

孟子說:「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伯夷是孤竹君的長子,因推讓君位而逃隱到首陽山,在殷亡後拒絕食周粟被餓死。他歷來被讚頌為聖人中最清高的人。《論語》記載了孔子回答顏淵詢問關於治理國家的問題時,曾說:「要捨棄鄭國的音樂。」鄭國音樂屬於縱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來,這種音樂是使男人沉迷於美色誘惑的聲音,會敗壞人的性情和愛好。

《禮記·樂記》記載,魏文侯不好古樂,正襟危坐也聽不懂,而偏愛歡快的鄭國和衛國音樂,躺在臥榻上聽的興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聲,而喜愛外族傳來的羯鼓,認為它的聲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鬱悶之氣。這二位君主不喜愛古代聖哲的雅樂,卻喜歡世俗粗俗淫邪的音樂,成為後世人的笑柄。

《天寶遺事》載:唐明皇創作了《霓裳羽衣曲》後,訓練宮女,讓她們載歌載舞,用於娛樂卻疏於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史載陳後主和群臣常在後庭飲酒取樂,讓嬪妃們和客人共唱《玉樹後庭花》。他們如此沉溺於歌舞中,朝政鬆懈而致亡國。這兩位君主沉醉於快樂歌舞中的卻是潛在的國破家亡時的悲哀和災禍。

晉朝的石崇利用職權積斂錢財,揮金如土,沉溺聲色犬馬、榮華富貴中,買女子教她們唱歌跳舞,揮霍無度,結果不僅惹禍被斬,而且殃及父母、妻兒,這正是「妖曲未盡,死期已到。」

擾亂人心智的聲色是如此禍國害己,對它的誘惑,明智的人怎麼能夠不加以拒絕呢?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風日下,道德沈淪,人無善念,傳統文化頹廢,聲色犬馬、同性欲亂、黑幫亂黨、色騙賭毒、變異迷信、邪變政客,不一而足。「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心不古蛇吞象」、「女人心海底針」,社會充斥著那麼多負面感嘆的聲音,隨處可聞,人心思變,生命之光乍現。道德重整,讓人性的光輝綻放,就看人心。
  • 【大紀元10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六日電)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披露了一項驚人的發現,科學家指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印尼雞隻,竟然沒有發病,使病毒可在無聲色下感染人類。因此他擔心,大批香港印尼傭工於下個月印尼新年返鄉後再返港,可能將「隱形病毒」引入香港。
  • 據報導,廣東省有七千人不知道自己染上愛滋病,由於廣東是台商群聚之地,台商應提高警覺,尤其不要涉足聲色場所。
  • 了卻喧囂,回歸自由。這也許是在2005年裏選擇隱退的明星們心底的真誠。當一幕幕聲色片影戛然而止時,那突然到來的寂靜告訴我們,沉默是一種解脫。

    就讓我們為他們曾經的光芒鼓掌吧。

    王祖賢

    你浮華所以我平淡

    若不是因為今年8月份韓國人氣天王裴勇俊在台灣點名想跟她和林青霞合作,若不是因為記者在問尋齊秦的戀情時會提到她,媒體和影迷似乎已經淡忘了王祖賢的名字。

  • 2005年底,有關中、日關係的報導紛攘不息。發生在5月初的日本駐滬領事館職員死亡事件,也被日方煞費苦心地安排在新年前夕披露出來。此前數日,中共方面已經不露聲色地放出了重判反日民主人士許萬平先生的消息。許先生因反日獲罪,為中共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轟轟烈烈地劃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 今天是除夕,也是黃曆新年假期的第一天,不少家庭喜歡在黃曆新年出遊,而今年有2位財政部公股董事長全家出遊的目的地竟然是另類「聲色場所」,果真應驗主管機關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劉燈城所說,現在國庫署管的可說是「酒色財氣」。
  • 回憶的思念如微微清風,看不見,摸不著,總能感覺。這感覺是那麼細膩,幽然,虛幻。在夢裏清流漣漪,在聚談中觥籌交錯,在筆下滔滔不絕。外公象色彩豐富的雲霓:清晰而幽深,閃爍時斑斕,飄逸中迷漫。他那清瞿的身形,和善的面目,平常外貌,充實內涵,在驚濤駭浪的歲月,視之泰然,處之若素,默之若神。在中國歷史動盪的年代,外公走一條自己的路:不露聲色,不言是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恬靜歷程85歲載。比較蔣介石的模樣,外公面容略為瘦窄,特別是年青的時候真象。
  •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為了籌辦國共論壇並營造媒體氣勢,消息人士說,企業界已經傳出中國國民黨不僅就此展開募款,同時刻在國內積極遊說這些大企業負責人能夠與連戰同行前往北京,以形塑企業支持兩岸經貿合作的假象。
  • 要論平生經歷的傳奇性,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應該是足壇無出其右。這位阿根廷「足球金童」自小嶄露頭角,在球場上迅速成名,受到全球球迷崇拜;功成名就後卻是縱情聲色,醜聞接連不斷,可說是名滿天下,謗亦隨之。
  • 每當日本教科書中有淡化或掩蓋其二戰中的侵略行徑的痕跡,亞洲各國就同聲譴責。可見,歷史問題,高度敏感。中共也曾借題發揮,聲色俱厲地指責日方,聲稱「任何人都不能忘記和篡改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