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女工家教獨特 女兒未讀小學19歲考上研究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6日訊】河南省商丘市林河酒廠的一名下崗工人李豔華,她發明了一套「歸類」教學法,並在兩個女兒身上進行了實驗。在家庭教育下,兩個女兒在3歲時就認識了1000多漢字,並可以自己閱讀《安徒生童話選》、《西遊記》等書籍。大女兒沈穎19歲,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無機化學研究生。

據《鄭州晚報》報導,李豔華和丈夫沈新民都是商丘市的普通工人,高中畢業後的李豔華又在商丘市拖拉機機械廠技校就讀,畢業後留在廠裏做統計工作。工作了幾年後,她又到商丘市電大學了幾年圖書管理,後被調入林河酒廠圖書室。沈新民則是商丘市無線電廠的一名普通工人。

李豔華的大女兒沈穎9歲時便以高分考入了商丘市實驗中學,15歲又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師範大學,今年只有19歲的她,被中國科技大學無機化學專業錄取為研究生。二女兒沈潔(化名) 今年14歲,10歲時直接進入初中,3年的初中課程只讀過兩年,在2005年考取了省級示範性高中商丘市一中。姐妹倆相同的是,都沒上過小學。李豔華在家教育兩個女兒的事情傳開後,引起了眾多家長的興趣,紛紛準備效仿,但有教育人士認為,這種教育模式只可借鑒,但不可盲目照搬。

“興趣法”啟蒙教育

1986年12月27日,沈穎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沈穎從小非常聰明,9個月時就學會了說話。雖然當時李豔華一邊在拖拉機機械廠上班,一邊還要讀電大,非常忙碌,但她還是對沈穎進行了有意識的啟蒙教育。

當沈穎喊著要吃奶時,李豔華就拿出寫有“奶”字的卡片讓她認,看見下雨就教她“雨”,聽見打雷就教她“雷”。就這樣,李豔華每天都會結合生活和孩子的興趣,教女兒識字,而沈穎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快兩歲時,李豔華又為沈穎制定了具體的認字計畫,每天教3個字。但沈穎也和其他孩子一樣,好玩好動,學習也是幾分鐘的熱度。

李豔華說,對於這一點,她的心裏非常清楚,每天教3個字,是給自己定的任務。所以認什麼字,她從來不強迫孩子,而是順其自然,按照孩子的興趣來安排。

“生活的內容很多,教孩子的機會也很多。”李豔華說,如吃飯、上街、坐車、逛公園、購物等,她時時刻刻注意著女兒感興趣的生活環節,借機教女兒認字。

李豔華認為,她教女兒的方式主要是把學習和遊戲、生活緊密結合。比如在教女兒反義詞時,她用瓶子灌滿水,讓沈穎理解“滿”字的含義,然後再把瓶子裏的水倒出來,讓沈穎理解“空”的意思;再比如“上”和“下”,在乘公交的過程中,就讓孩子理解了。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沈穎一直都很開心,把認字當成了一種遊戲,不知不覺地就上了癮,有時候李豔華一忙忘了教,沈穎就會主動來找她。就這樣,沈穎在剛剛3歲時,就已經學會了1000多個字。

“想像力法”講故事

識字關過了之後,李豔華就又嘗試讓女兒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沈穎剛3歲,李豔華夫妻就經常帶著她去書店逛,買來了大量的圖書。還不到4歲,沈穎就讀完了《西遊記》、《安徒生童話選》、《皮皮魯外傳》、《舒克和貝塔》等書籍。

李豔華家的鄰居至今記得,小小的沈穎捧著一本書坐在凳子上認真閱讀的情景。開始時許多人都不相信沈穎能讀懂,就有意考考她,便對照著書中的相關章節讓她講,結果沈穎講得頭頭是道,讓大家驚歎不已。

「在汲取知識上,看電視是無法和讀書相比的。」李豔華和丈夫一商量把家裏的閉路電視給停了,而是給女兒講大量的故事。李豔華講故事和其他人不一樣,她從來不把故事講完,而是讓女兒順著故事的發展,把故事補充完整。然後讓女兒再把自己補充的部分講出來。李豔華說:「這就使女兒的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開發女兒的想像力上,李豔華還有一招,教女兒學畫畫,她教畫畫也和別人不一樣,她只指出來讓孩子畫主要部分,而周圍的環境就交給女兒自己去想像。比如畫一隻猴子,猴子周圍是什麼樣的環境,完全要靠孩子自己去補充。

為女兒辦起“家庭課堂”

1991年那年,沈穎剛剛5歲,父親沈新民因為廠裏的效益不好,到北京海澱區天創科技公司做了一名技術員。有一次他和公司副經理李鐵民聊天時,得知李鐵民的孩子沒有上過小學,7歲時就直接上初中,14歲就考上了四川電子科技大學。

於是他也向李鐵民說了女兒在家受教育的情況。李鐵民聽了後說,沈穎雖然在家裏受過一些教育,但很不系統,同時李鐵民也介紹了自己在家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回到商丘後的沈新民把李鐵民女兒的情況講給了妻子李豔華,李豔華覺得在家教育孩子的方法不錯,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不讓女兒上小學了。

他們的這一決定在親戚朋友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在壓力面前,他們也曾屈服過。在沈穎7歲時,讓她到附近一所小學的四年級讀書,沈穎第一天上學,做作業 做到晚上10點還沒做完,第二天又起了個大早去上學,腦子昏昏沉沉的,感覺無法適應,就又不上了。沈穎8歲時,去考了一次初中,但那次考試後,卻查不到沈穎的考試成績,沈穎就又回到了家裏,直到9歲時以179分的成績考上商丘市實驗中學。

摸索出“歸類”學習法

作出在家裏教育孩子的決定後,李豔華就開始有意識地鑽研、摸索,最後總結出了一套把各科知識分門別類,系統整理,然後結合生活實際施教的“歸類”學習法。 李豔華把分好類的各科知識裝訂成冊,或者做成卡片,每天用10多分鐘時間教沈穎,然後讓沈穎自己復習。

李豔華的家裏,記者見到了她整理的“歸類教材”,足足有1尺多高。比如在教女兒成語時,她就把成語分為感情類、憤怒類、歡快類等幾類;在做作文時,她在注重培養女兒觀察力的同時,還把作文分成寫人類、寫物類、事件類等幾類來指導。

而學數學,她也幾乎是在遊戲中完成的。比如在家裏,她經常和女兒扮作顧客和售貨員做一些買賣東西的遊戲,讓女兒算賬。李豔華還常常借用撲克牌、跳棋等遊戲工具,讓沈穎學習數學。

李豔華在實施“歸類”法教育沈穎時,依然貫徹了順其自然的原則。在學習時,李豔華絕不勉強,完全取決於沈穎的自願。

每天李豔華臨上班時把作業佈置好後,就把女兒鎖在家裏讓她做,下班後再批改。用這種方法,李豔華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教完了小學的全部課程。

李豔華說:「我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不高明,只是不讓孩子厭倦學習而已,這些大家都能做到。」而沈穎的感覺是,媽媽教她,她並沒有感覺到是在學習,好像是玩著就過來了。對於李豔華的教育方法,也有教育專家認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這種方式,可以借鑒,但不可盲目效仿。

「雖然沈穎得到了全面發展,但並不代表所有在家庭教育培養下的孩子都能全面發展。」鄭州市二十四中的劉老師說,首先,家庭“私塾”教育營造的是孤獨的學習環境,最大缺點是缺少與同齡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教育氛圍和被後邊學生趕超的失敗感和挫折感;缺乏與學生相處和溝通的能力。其次,家庭教育對家長的要求比較高,本身既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語文能力強的人在現今社會上是越來越吃香,身邊有一台語言學習翻譯機更能發揮大效用。過去的翻譯機頂多內含中、英、日三國語言,現在都至少囊括八國語言甚至更多,功能種類也越來越多元,簡直就像是一台可隨身攜帶的小電腦!
  • 2006年6月7日,是38歲的曹湘凡,第12次參加高考。他指望高考能改變命運。因為那個馬路不通、沒有電燈、到處都是茅草屋的村子與城市相比,他決定不再待在農村!1999年,他輔導的一位高中生考上了大學。此後,主動找他做家教的人越來越多。有意思的是,沒上過大學的曹湘凡如今竟成了高中生的家庭教師。
  • (大紀元記者肖見,石玲綜合報導) 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3年的調查顯示,有110萬美國孩子在家上學。比1999年增加29%。擁有80,000 個家庭會員的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說,目前有170萬到210萬的孩子在家上學,每年增加7%-15%。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