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六)

蒼白的鄉村教育(1)
蔡 成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24日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句老話,但在而今的農村,仍能經常聽到。這話,難免被眾多的城裡人想當然地認為是農民很懂得讀書作學問的重要性。實際並非如此,而是鄉下人有種傳統的意識:讀書,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

除了廣東和海南少數地方仍有少數鄉下人家覺得女孩讀書沒多大必要外,其他南方農村的家庭,不管男孩女孩,只要孩子懂事那天起,父母就開始反復向他們灌輸讀書的重要性了。

過去充斥鄉間的私塾現在很少見了。原本湖南平江鄉下還有不少私塾的,但當2003年冬天80歲的朱執平老人關閉自己開辦50年的私塾後,號稱在華夏大地存活了2500年的私塾就再也沒了蹤影。不過,沒私塾了,但每個村莊,卻一般都會有所小學。

平原和丘陵地帶的農村,不少新修起了兩層小樓作為學校校舍。經濟發達的地域,居然還有用上空調配置了電腦的。但即便這類學校,除了教學樓外,基本上沒別的建築了。城市學校司空見慣的試驗樓、圖書館等配套設施根本沒影子。而那些生活在山區鄉間的孩子,一般只能是在低矮的平房裡讀書外,這其中有幾近半數的學校還是破舊的屋子,更至於還有在古老的祠堂裡上課的。在浙西山區,我看到有孩子們坐在一間想必有上百年歷史的老祠堂前廳朗讀課文。祠堂沒牆,難以想像冬天到來時,孩子們如何在凜冽的寒風裡唸書?

由於計劃生育多年來的廣泛開展,每個村的小學校裡,就讀的人數越來越少 了。不得已,許多相鄰的村莊學校開始合併起來集中辦學,以減少教育支出。數個村落集中起來統一辦學,這對於節約師資力量是件好事,但隨之新問題也出現了。因為有不少地方的孩子竟要到離家十多里地的學校去讀書,每天來回幾十里路,孩子辛苦不談, 路上的安全也難免令父母老師擔憂。還有,以往就在本村讀書,中午可以回家吃飯休息。現在路途遙遠,顯然不能回家吃飯,學校就要求孩子交一定的伙食費用,這對於那些本來就夠窮的農戶來言無疑又添加了新負擔——湖北恩施一個農婦向我抱怨:「讀書越來越貴了,明年還要加錢的話,我家妹子不讀了。」她那9歲的女兒在隔了兩個村的小學讀三年級,學校收取了她的「中餐費」後,又收取了一種名為「安全費」的錢。這筆「安全費」,實際上應叫「接送費」 (實際上每月才3元錢),因為孩子們去讀書的路上,有被野狗咬傷、被突如其來的山水沖到溝裡去的。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安全,學校乾脆請了個人一路接送十多個孩子的上學放學。這名「安全員」的工資自然得由家長們支付一部份了。
@

———節選自《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

作者簡介:

蔡成,中國青年作家,現居海外,在中國大陸、台灣、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共發表近200萬字作品,長於散文、隨筆創作,已出版有《左手跟右手下棋》、《花花草草與人生菩提》、《情人看招》、《生命向左轉彎》等散文、隨筆集。

2002年開始,蔡成懷著社會憂慮之心,從繁華的深圳出發,先後19次前往福建、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湖北、廣西、浙江、上海等省市農村,開始「風土中國」系列叢書的創作,接觸過中國農村成千上萬的農民,通過文字記錄和照片拍攝的形式,與 120多位生活在最底層的中國農民開展面對面的直接採訪,先後成書《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地工開物 ——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老江湖——追蹤神秘的傳統江湖術》、《角落—— 99個民間人物的背影》等四部著作。其中《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一書的刪改版已在中國大陸公開出版,引起眾多憂國憂民人士的關注。《廣州日報》、《深圳商報》、《城市晚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揚州晚報》、《海南日報》、《中國新書》等報刊雜誌曾進行報導和激烈討論。與此同時,由於該書以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平面直觀、真實深入地揭示了中國農村的現狀與存在的大量問題,因此受到指責和批駁,被指為「無視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的飛速發展」,有對 「三農問題」擴大化之嫌,是否定中國農村改革成功的抹黑之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十八日電)台中縣政府將於九月三十日、十月一日,分兩梯次舉辦2006台中縣兩馬觀光季系列活動|鐵馬客家采風之旅,帶領民眾騎乘單車探訪石岡鄉客家農村,品嚐客家傳統美食。
  • 為了發展台灣地區成為日本銀髮族長期居留的新選擇,交通部觀光局,農委會希望在三年內,爭取180對日本夫婦來台長住(Long Stay),規劃包括北中南都會區,花蓮的兆豐農場,台東的知本,南投的中興新村等幾個地點,提供選擇。其中,農委會負責的「農村型居留」,估計要花費新台幣一億三千多萬,整建各地的公家房舍,觀光局則是編列新台幣九百萬的國際行銷預算。平均每對日籍夫婦,政府要花費超過新台幣八十萬的成本來爭取!究竟划不划算?對此,觀光局長(許文盛)承認:台灣的人口密集,生活費偏高,很難與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競爭,只是提供多一種選擇。(彭群弼報導)去年到埔里住了一個月的日本中村夫婦,就大怒離開的事件,至今餘波蕩漾,究竟是承諾跳票,還是中村夫婦太龜毛?為了吸引日本銀髮族到台灣養老的LongStay長住,觀光局與農委會準備砸大錢!花了很大力氣的埔里,目前並不在名單上,東部的花蓮兆豐農場,台東知本,南投中興新村,都會區選擇台北的天母、北投,台中高雄都是美術館附近,台南則是安平歷史文化園區。地點選了,觀光局計畫斥資新台幣九百萬去日本宣傳,農委會則是編列了高達新台幣一億三千八百多萬的硬體整修經費,準備選定農村閒置的房舍會館,進行整建。吸引日本銀髮族到台灣,讓農村有機會賺到錢。花這麼多錢,目標卻訂的很低:三年內吸引180對日籍老夫婦,換算起來,平均每對夫婦,台灣的政府要花新台幣八十萬!背後原因,觀光局長許文盛坦承:困難度很高,原因是台灣的條件,並不完全符合長居的條件,許文盛說:日本銀髮族希望到人口密度低,生活品質好,生活費用相對低廉的地點養老,但台灣的人口密度比日本高,生活費比起東南亞偏高,因此在競爭力上,不如泰國,馬來西亞,推動起來不容易,因此一百八十對當中,五分之三都集中在農村地區,都會區的吸引力有限。既然很難成功,為何還要花錢?許文盛說:大型的日本團體來台灣,一次就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不過,長住型的日本客人,也是另外一種型態的旅遊方式,有機會總要試一試各種可能性。以文找文
  • 我們是生活在浙江農村的農民,具體位置就是在浙江省慈溪市宗漢街道百興村,從小給我們的記憶這裡的村民淳樸善良,辛勤勞作.可自從我們這裡的王姓村支書上台以後,整個村越來越讓我們感到陌生了。
  • 以農村為背景的電視劇《天高地厚》拍攝完成後,在中央電視臺的片庫裏放了3年,近期經過審查終於定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開播,不過播出時間卻不是黃金時段而是晨間的「精選劇場」。對於央視歧視農村劇的做法,朱媛媛及侯勇言談中透露出不少無奈及不滿。
  • 41歲的蔡關說:「正月初三就出門,走路出村,坐汽車到長沙,再趕火車。打工苦啊,要是家鄉富裕,誰願拋妻別子去打工?」蔡關是湖南益陽土生土長的農民。26歲南下廣東韶關打工,後來趕上南方城鎮狂賣非農戶口,靠多年在韶關工作的叔叔幫助,蔡關用鈔票使自己搖身一變為「城裡人」。接著,艱苦奮鬥幾年後,他主動下崗回到了家鄉。再接著,用多年打工收得,憑在城裡增長的見識,再籌措資金開了個規模不小的磚窯廠。
  • 在鄉下與人攀談,問起他們心裏最想望的念頭。「啥盼頭?不多,吃好穿好睡得好,就萬事滿意了。還有,兒女能讀上書,以後比我們有出息就更妙了。哈哈。」 這話,或與此大致相彷的話,我至少能每天聽到5次。在中國總人口數里佔了三分之二的農民,絕大多數人的要求並不高啊,溫飽無憂身體好,希望兒女有出息就夠了。
  • 【大紀元9月24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四日電)海南省海口市近年來出現年輕農村女子靠「談情說愛」發財的「吃婚族」,這些人三兩成群、以表姐妹相稱,或單獨行動,流浪於海口市的酒店、按摩院、歌廳等娛樂場所,編造各種理由從年紀較大的男子或有錢人的口袋中騙錢。
  • 在聆聽到不少聲音之外,我還聽聞了不少故事,故事沉默無語,但故事裡也藏著各類聲音。

    福建仙遊縣為了經濟開發,向下屬某鎮東嶺村的村民強行徵收土地準備建一工業園。因村民人均耕地才2分土地,村民不肯接受協議。縣與當地鎮政府緊急調動600多名「執法人員」到東嶺村「執法」。一時間,村民為一方,執法隊伍為一方,雙方開始「激戰」。石塊上天,尿屎亂飛……最後連縣鎮領導都未能倖免,披上了一身臭烘烘的人糞。

  • 有個在廣東打工的人給我算過一筆帳:城裡人在城市中心廣場上培育管理一畝草坪一年到頭各類費用加起來最貴得花費2000元左右;農村種好一畝地,算上350元的化肥、農藥、種子錢,再加上一年到頭的農工費約450元(農工賤,沒法),共800元。由此可知,城裡的草貴過鄉下的稻!另一個人則告訴我: 「過去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而今是寧要資本主義的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不少地方騰出農田建郊野公園搞綠化。說這話的人還是一個在廣東打工的的他鄉民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