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綠葉緩緩落下》推薦序

書摘書話:愛與悲傷人生必經之途

趙可式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這本論悲傷的書是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離世前的最後一本著作。她於1969年出版第一本著作《論死亡與臨終》,在全球掀起了「生死學」的革命浪潮。由於此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因此「死亡」、「臨終關懷」、「臨終病人的心理」等課題,在不同文化中引起廣泛的注意,對醫療、社會及文化形成巨大衝擊。

本書從病人的角度轉移至失親哀傷者的角度,亦是羅斯醫師在因中風坐了九年輪椅及面對死亡的預期性悲傷中,切身體會之深刻作品。本書最大特色有下列三項:

一、理論基礎與實例水乳交融,引人心領神會:
本書的理論基礎相當完備並佐以實例,無論對醫療專業人員、一般民眾、病人及家屬,都是絕佳的參考資料,甚至是正處於悲傷之喪親家屬的一帖良藥。兩位作者是長期累積實務經驗的大師。本書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讀來生動活潑,發人深省。

二、兩位作者的真情告白,不只從外在來「寫書」,更寫出自己的肺腑之言:
羅斯醫師與大衛.凱思樂在本書中分享自己的悲傷經驗。他們在悲傷中體悟生命的脆弱及韌性,而「曾經愛過、失去,又活了過來」的人生歷練,使得他們更感念:「生命、死亡與愛是上天給你的恩典。」

三、內容包含悲傷各層面且面面俱到:
本書從預期性悲傷、悲傷的內在世界及外在表現、悲傷的不同面貌以至特殊情況,例如,災難、自殺、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及猝死等所造成的悲傷都有詳盡的詮釋。尤其在〈自殺〉一文中,以真實遺書來表達自殺者的心境,更是賺人熱淚,也能以更大的包容及同理心看待深陷悲傷的人們。

羅斯醫師自1969年出版《論死亡與臨終》一書中,提出「臨終的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後,可說是毀譽參半。譽者認為如此清晰的分類與階段論,很符合科學原則;毀者則認為就是因為太過清晰,將複雜的情緒簡化,不符合臨床的事實或現象。

真正接觸臨終病人者隨即發現,幾乎沒有一位病人是按照五階段論。如此簡單的階段論反而造成人們誤判病人的情緒,並加以標籤化,使病人更感到不被了解與孤獨。再者,由於近三十年來關於死亡與臨終之主題的研究甚多,大部分具水準研究的結論均是推翻此五階段論。

羅斯醫師是一位具經驗的臨床精神科醫師,曾撰寫二十多本著作,卻未曾在學術領域中深耕。她的著作並非從嚴謹的研究得出新知,而是從實務經驗出發,因此很難說服正統學院派的學者。

近年來,有關死亡與臨終的學術論著或百科全書陸續出版,盡是對五個階段的批評。羅斯醫師當然知道這些批評,因此她在本書中表示:「五個階段被世人廣泛地運用與誤用。」

她也在〈我的悲傷經驗〉一文中道出:「我的人生目的絕不只是度過這些階段……,我的生命絕不只是五個階段便能一語道盡,我相信你的人生也同樣豐富。重要的不只是認識這些階段或紀念逝去的生命,而是活過的歲月。」這段結論正是本書宗旨的最佳寫照。

雖然本書開宗明義仍是介紹「悲傷的五個階段」,但作者的重點置於後記〈悲傷的恩典〉中。後記中有幾段擲地有聲的話:「悲傷是必經的人生體驗……沒有人會白白悲傷。悲傷有治療力量。如果你沒有好好走過悲傷,便會喪失治療靈魂、心理與情感的寶貴機會。悲傷是上天的恩典!」

因此這五個階段只能做為背景知識,對「悲傷」的本質與表現多些了解,卻無法視為金科玉律,硬按在個別的人身上。真正要了解悲傷或幫助悲傷的人,只有用愛,全然包容、接納的愛,才可能看出每個人的獨特性與個別性,也唯有愛才有治癒的力量。

人的獨特性與複雜性絕非幾個階段就可以說明清楚。深入了解、體恤、接納、愛,才是真正治療悲傷的途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去幾十年,這個世界是屬於一群擁有特定心智能力的特定族群──會寫程式的電腦工程師、專搞訴狀的律師和玩弄數字的MBA。但現在,豬羊即將變色。未來的世界,將屬於心智迥異的另一族群──有創造力、具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人。這些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說故事高手、看護者、諮商員及宏觀人士,將入主社會高報酬階級,坐享快意人生。

  • 幾個月前,美國愛慕理大學小兒科教授楊義明醫師打電話邀請我替他所策劃的奧斯勒醫師(Dr. William Osler)的《生活之道》寫一篇中文導讀。當我接到這中文譯稿以及英文的原書時,才發現兩位日本學者這麼用心的每一篇演講前加上一頁他們的心得,以及文中多處加上註解,以幫忙讀者了解書中的典故。
  • 我是1933年6月7日出生在北京的。但是,四歲未足,就在蘆溝橋第一聲槍響,揭開了中國對日八年抗戰序幕的那一年,便離別故鄉,開始流浪了。

    戰火,啟明了一個大時代。同時,也把燃燒著罪惡的影子烙印在我一雙單純無邪的眼瞳上。從我有記憶以來,從不知自己曾享有太平兒童拍手嘻笑歡唱生命中許許多多亮麗美好事物的經驗。我的童年是堅硬而貧瘠的。跑進我童年意識中的是槍和炮、子彈和刺刀、黑暗與鮮血。戰爭,那我毫無概念也極其陌生的怪獸,把我吞噬了。

  • 爸,書終於要出版了,我花了好多時間重新認識您,拼湊您,書寫與刻劃您,您又重新活過來了,活在我們的心裡,活在臺灣的歷史與未來裡…
  • 話說唐憲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領兵削平了淮西反賊吳元濟,還朝拜為首相,進爵晉國公。又有兩處積久負固的藩鎮,都懼怕裴度威名,上表獻地贖罪:恆冀節度使王承宗願獻德、隸二州;淄青節度使李師道願獻沂、密、海三州。
  • 惠琴最不想去的就是那個地方──鬼仔山。 但她不得不去。 半年的颱風帶來了不少山上的斷木,那一陣子總有人爭先恐後到海坪上搬回濕漉漉的漂流木。惠琴也跟去了。
  • 最大的孫女出生那年,也就是民國七十七年。馬崗漁港新建東、西防波堤109公尺,碼頭170公尺,為第二期的建設;自此,擴建工程完成。漁港有了新的面貌,可阿利的女兒們一一出嫁,身邊除了漁船,似乎越來越安靜了。
  • 馬崗,有臺灣極東漁村的美名,迎接著臺灣本島每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但在歷史的地圖上,它彷彿被遺忘在時空裡,與世隔絕,悄然無聲地消失在浪潮的喧囂聲中…
  • 遠方未必就是前方,如果已經大幅偏離預計航向,那就繼續渡下去,通往某處亦未可知。操場逆時針繞向前,最後一公里,繞進地心。遠方如果是原地縱向,如果是,內向的前進。
  • 我曾經詢問意識不太清醒的母親。「妳這輩子幸福嗎?」母親微笑點頭了。我認為這樣的母親很厲害。儘管遭遇了許多艱辛,仍然可以說出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