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如何評價對《大國崛起》的各種評價

胡平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1日訊】中央電視臺推出12集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引起轟動。論者蜂起,眾說紛紜。我們很容易發現,在文本、編導者自己對編導意圖的說明和觀眾的評論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觀眾的評論尤其五花八門,這中間除了一般的見仁見智之外,又免不了有指桑駡槐,借題發揮,各取所需的成分。這就構成了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如何評價《大國崛起》,一是如何評價對 《大國崛起》的各種評價。應該說《大國崛起》拍得還不錯,其論說大體擺脫了馬列教條和毛主義,文字也不浮誇煽情,多少反映出當今中國學界對近代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對一般觀眾不無教育和啓迪作用。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譬如講英國而不提洛克,講法國不提孟德斯鳩,講蘇聯不提大饑荒、大清洗和古拉格,等等。不過 我以爲,《大國崛起》的最大問題是出在題目上。

誠然,講述大國的興衰不失爲一種讀史的方式,但這也很容易引起誤解,以爲成爲大國就是好的,沒成爲大國就是差的,大國崛起就是好的,衰落就是不好的。首先,成爲大國未必就是好事,大國未必比小國好。東方西方的先哲們所設想的理想國都是小國寡民,那不是沒有道理的。其次,例如納粹德國和共産蘇聯,它們的崛起都帶來了大災難,類似的崛起是我們要防止的,而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第三,今日英國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但是發源於英國的現代社會三大支柱——憲政民主、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却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傳播和效仿。這豈是「衰落」二字可以 概括?

《大國崛起》引起轟動,也因爲它觸動了我們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大國情結。猶記少年時,學歷史學地理,常常會涌起一種自豪感。不爲別的,單單爲自己出生於一個堂堂大國。有時,我忍不住要替中小國家的人民發愁:自己的國家命中注定不能成爲舉足輕重的世界强國,那該是何等的不幸。然而,我後來讀到了一位著名的學者、荷蘭的物理學家洛侖茲的一句話:「幸好我的祖國太小,不足以作出太大的罪惡。」我深受震撼。我不是地理環境決定論者。不過推想起來,此話確也有它幾分道理。强國當然並非都是惡國。但問題是,在追求强大的願望和爭取强大的過程中,人們難道不是很容易無視平等、忽略自由?愛國主義倘不是建立於珍重每個人的個人權利之上,它就很容易反過來成爲壓制個人權利的有力藉口。這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

在談起百年來自由民主遲遲未能在中國扎根的歷史原因時,李澤厚將之概括爲「救亡」壓倒「啓蒙」。我對這種觀點頗有保留, 此處不論。我在這裏要說的是,如果說在這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是什麽因素有意無意之中構成了對「啓蒙」的壓制的話,那麽這個因素並不是「救亡」,而是「强國」。包括毛時代,毛澤東發明大躍進,發動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一時間能得到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熱烈響應,那也是因爲它激發起我們的大國情結。在今天,中國大陸經濟增長而專制依舊,多多少少也可以解釋爲「强國」壓倒「啓蒙」。儘管在《大國崛起》電視片的最後一集《大道行思》裏,編者在總結成爲大國的各種因素時也講到了制度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甚至也提到了自由民主的因素。但問題是在這裏,自由民主僅僅是被當作崛起的手段,崛起才是目的。這就意味著,爲了中國的崛起,我們可以要自由要民主,也可以不要自由不要民主。這就爲「强國」壓倒「啓蒙」大開方便之門。《大國崛起》中有兩集是講美國的。我們正好拿美國作例證。美國是歷史上最强大的國家。一般人也都承認,美國的强大是和它的自由民主分不開的。但這並不是說,美國人是爲了追求强大才採用自由民主的。其實,美國人本來追求的就是自由民主,早期的移民離開繁盛的歐洲來到荒蕪的新大陸,不是爲了追求建立一個强大的國家,而是爲了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幸福。 早在美國進行革命與制定憲法之初,美國人就打定主意,創建一種嶄新的制度,確保人民的自由,確保人民對政府的控制。人權是美國立國之本,强大不過是其副産物。

因此,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不是如何促進中國的崛起,而是如何促進中國人自由。

北京之春2007年1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波‧胡平:北京為奧運提前清場
胡平、宋永毅:剖析中共紀念孫中山誕辰
胡平:祝賀余英時教授榮獲克魯格獎
胡平:《數人頭勝過砍人頭》自序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