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財經」雜誌2007第一炮

林保華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25日訊】今年第一期的「財經」雜誌封面故事「誰的魯能﹖」再挖中國的財經黑幕,由於涉及七百多億元的國家財產及重要政治人物,而目前正處於中共十七大前權力安排的敏感時刻,自然引起格外關注。

這個封面故事詳細報導了山東第一大企業、同時也是全國電力系統最大職工持股企業的魯能集團,經過一年多輾轉騰挪,龐大的企業王國已悄然易主,由「國有」改為「私有」,兩家北京私人企業「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以37.3億的收購價,獲得總資產高達 738.05億的魯能集團91.6%的股份,而新公司董事會大部份成員仍為原來國企時的高層。可見這是左手轉右手的把戲。

所謂「職工持股」,是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為加速電力建設而出現的不規範行為,因為它使到國有資產流失,2003年已被中央緊急叫停,正在善後處理。魯能藉著這個「處理」,將50家企業的職工持股「回收」,再轉賣給北京兩間私人企業,從而完成「私有化」,明顯是錯上加錯。

他們敢於這樣做,也正是因為有強硬的後台。雖然文章沒有點明他們的背景,但是有報導他們關係到現任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兩名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和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曾慶紅與俞正聲是太子黨背景,加上利益豐厚的能源企業一向為李鵬家族把持,因此這場鬥爭會不會演變成中共黨內派系間的慘烈廝殺,更應該引起關注。

目前這一期的「財經」雜誌已經被有心人大量收購毀掉,避免流入民間,而各大網站也受到壓力不准刊登這篇文章。魯能內部則要求員工「統一思想和行動」,確保「隊伍穩定」。

「財經」雜誌1998年創刊,以敢揭露財經界黑幕聞名。私有化是中國必由之路,但是如何能在儘量公平的條件下完成私有化,而不被一小撮權貴吞併而實現轉型正義,是有良心的官員、學者、專家、媒體工作者所追求的,他們在目前道德沉淪的中國是少之又少,但是在茫茫黑夜中,我們仍能看到他們閃爍的火星。「財經」雜誌與它的主編胡舒立及她的同仁們正是這樣一些人。

2000年,他們的「基金黑幕」根據中國證券市場10年來第一份對機構交易行為有確切敘述的報告,對22家基金在滬市的大宗交易記錄進行分析,指出證券基金存在大量違規、違法操作、巧取豪奪的事實,震動中國證券界。雖然他們受到很大的壓力,但是中國高層也被迫要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2002年12月號的《財經》又披露了廣州市商業銀行流失國有資產180億元的黑幕。這條新聞惹怒了李長春。因為中共十六大剛開完,李長春剛剛進入最高權力的政治局常委位置,如果追究責任來,李長春難辭其咎。當時李長春還沒有分工管意識形態,但是因為剛上任,還不敢有太大的動作,只是透過中宣部長劉雲山要「財經」的掛靠單位國務院體改辦立即收回在全國發行的雜誌。

其後「財經」也一直追蹤周正毅案,一直到陳良宇案,更難為江澤民集團所諒解。這次得罪更高層的曾慶紅及一批心狠手辣的太子黨人物,處境將更危險。目前正處於胡錦濤、溫家寶與江澤民、曾慶紅為十七大權力安排開展激烈攻防的時候,揭黑幕、反貪腐也會與高層權力鬥爭糾纏在一起。胡、溫如果不利用輿論與民氣,推行真正的政治改革,而只是玩玩民主牌、反貪牌,那不但無助於中國的進步,他們自己恐怕也要葬身在共產黨這台絞肉機裡。@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2007-1-17)(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富比士:李嘉誠居大中華富豪榜首位
力霸案痛定思痛  政院擬設資訊研判專責單位
胡借反腐還擊 爆700億公產進曾家
經濟學家何清漣揭山東魯能案內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