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秋颱結構易被破壞 與東北季風共伴力量大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六日電)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全年有機會發生颱風,但十一月有颱風的機會非常低,台灣十月起進入東北季風季節,秋冬季節形成的颱風如果靠近台灣時,結構易被破壞,不過,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形成的共伴效應力量卻不容小覷,往往為北部及東部帶來豪雨災害。

氣象局今天清晨發布今年第二十三號颱風米塔海上警報,原本颱風從菲律賓呂宋島朝北移動,有民眾光看衛星雲圖會誤以為颱風會直接撲向台灣,但到了下午,颱風不但從中度減為輕度,行進方向也開始轉為東北。

氣象局分析指出,台灣秋冬季高空有很強的西風帶,會導引颱風往東北方向移動,而較低層天空則受東北季風影響,造成颱風高低層分離,強度結構很快就被破壞。

不過,秋颱較值得注意的並不是颱風本身,而是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產生的共伴效應,因東北季風帶來冷溼空氣,而颱風則是暖溼空氣,兩者交會共伴結果,會助長降雨,尤其位在迎風面地區的北部及東北部。

氣象局中心預報課長謝明昌說,秋颱的影響力往往超出暴風範圍,以米塔風為例,即使北部、東部離颱風較遠,降雨卻最多,中南部因位在背風面,雨並不大,和一般夏季型颱風愈靠近颱風暴風圈的影響愈大不同,颱風暴風圈外圍的雨量也會很可觀,風力也會不小,像宜蘭牛鬥不到一天累積降雨就超過六百毫米,且雨量還在增加,今天台灣沿海也出現九到十一級強陣風。

根據氣象局近一百年的統計,十一月平均生成颱風的個數不一個,而只要在十月到十二月侵襲台灣的颱風,幾乎都會因與東北季風共伴帶來豪雨。

最近的一次2004年十二月三日的中度颱風南瑪都,颱風在關島附近生成後,往西北西移動,通過呂宋島後轉北北西通過巴士海峽,之後轉東北東行進,颱風雖在屏東登陸,卻是從台東出海,北部、東半部降下豪雨,花蓮布洛灣累積雨量砲一千毫米。

2000年十月三十日的中度颱風象神在呂宋島西方形成,之後由西北轉北北東移動,為北部、東部豪雨造成汐止、台北市、基隆及宜蘭部分地區嚴重積水;1998年十月二十七日的芭比絲颱風,在東沙島西南方形成後也是轉北北東行進,造成台北縣及基隆多處淹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