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德業 禪讓大禹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1月19日訊】上一次我們說到,堯讓位給舜,二十八年後逝世。百姓悲傷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內,四方各地沒有人奏樂,為的是悼念帝堯。堯瞭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配傳給他天下。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逝世後,舜三年服喪完畢,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前來朝覲的部落首領不到丹朱那裡去卻到舜這裡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後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

舜任命伯禹為司空,輔佐自己辦事,以光大帝堯的事業。任用禹負責平治水土。任用稷負責農業,教導他們播種百谷。任用契為司徒,對百官施行五倫教育,並告訴他做好五倫教育,在於要寬厚。任用皋陶擔任司法官,告訴他五刑要使用得當,根據罪行輕重,大罪在原野上執行,次罪在市、朝內執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師氏處理;五刑寬減為流放的,流放的遠近要有個規定,按罪行輕重分別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國都之外。只有公正嚴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又任命垂為共工,統領各種工匠。任命益為朕虞,主管山澤,並讓朱虎、熊羆做他的助手。任命伯夷為秩宗,主管祭祀,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種祭祀。舜告訴伯夷,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肅穆清潔。還任命夔為典樂,掌管音樂,教育貴族子弟,告誡他要正直而溫和,寬厚而嚴厲,剛正卻不暴虐,簡捷卻不傲慢;詩言意,歌長言,聲依永,律和聲。

八種樂器的聲音諧調一致,不要互相錯亂侵擾,這樣,就能通過音樂達到人神相和。舜又任命龍為綱言官,早晚傳達旨命,報告下情,告誡他一定要誠實,因為舜非常憎惡那種誣陷他人的言論和滅絕道義的行為。舜還決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功績,經過三次考核,按照成績陞遷或貶黜。在舜的德政和賢臣的輔佐下,天下諸事都振興起來了。舜任命的那些官員個個成就功業。

皋陶掌管刑法,斷案公正,人們都佩服他能主持公道;伯夷負責禮儀,人們都謙虛禮讓;垂主管百工,人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主管山澤,山林湖澤都得到合理開發;棄主管農業,五穀按季 節茂盛成長;契主管教化,百官都親善和睦;龍負責接待賓客,遠方的諸侯都來朝貢。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內的民眾沒有誰違抗。其中禹的功勞最大,開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處湖澤,疏浚了九條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應繳納的貢物前來進貢。即使離京師最遠的邊荒地區,縱橫五千里的疆域,都得到安撫。禹創製了《九招》樂曲歌頌舜的功德,招來了祥瑞之物,鳳凰也飛來,隨樂聲盤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從虞舜帝開始。

舜二十歲時因為孝順而聞名,三十歲時被堯舉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五十八歲時堯逝世,六十一歲時接替堯登臨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視,在南方蒼梧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長江南岸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娥皇、女英二妃奔向蒼梧,淚灑湘江邊的竹子上。不幸遇上大風浪,在湘江被淹死了。現在洞庭湖邊的山上還有二妃墓。

舜的兒子商均不成材,舜把禹推薦給上帝。十七年後舜逝世。禹服喪三年後,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與舜讓給堯的兒子時的情形一樣。但各部落只歸服禹,因此禹登臨了天子之位。禹繼位後,效仿堯、舜,不敢有私毫的懈怠,他的主要功績是治水。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分別在唐和虞得到封地,來奉祀祖先。禹還讓他們穿自己家族的服飾,用自己家族的禮樂儀式。他們以客人的身份拜見天子,也不把他們當臣下看待,表現出他不專擅帝位。

大禹治水之時,還奠定了中國易學文化的基礎。禹最後到了浙江治水,死於會嵇。如今紹興有禹陵。禹的後代一直在管理禹陵。

黃帝、顓頊帝、帝嚳、堯和舜史稱「五帝」。他們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行教化百姓,為百姓所擁戴,並當作賢君聖主的楷模歷代傳頌。與以往神祇直接下凡不同的是,他們雖身有異像,也有一些神跡,但五帝更多的是以「治世帝王」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上。他們雖為同姓,但卻立了不同的國號,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業。所以,黃帝號為有熊,帝顓頊號為高陽,帝嚳號為高辛,帝堯號為陶唐,帝舜號為有虞。帝禹國號為夏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為商始祖,姓子氏。棄為周始祖,姓姬氏。自夏之後,中國歷史開始走入了王朝時代。

三皇五帝時期的人們,對宇宙、自然、生命已有較深刻的認識,具備了相當程度應付自然的能力。許多考古發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七千年前,浙江余姚縣河姆渡人,製作了木骨泥牆的房子,還有獨木舟。種植五穀,飼養六畜,過著農居生活。七千—五千年前,河南澠池縣仰紹人,已有定居的村落。製作的彩陶,非常精美。2004年初紅山文化考古玉雕熊龍的發現,為古史中黃帝的有關傳說提供了重要實證。

此外,現在的很多史學家認為,諸子百家各樹一幟、競相爭鳴的時代是中華文化、思想與智能大發展的時代,然而,後世尊為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卻臨風長歎,他對弟子言偃說:「大道之行的時代,以及夏商西周的賢王治世我沒有趕上,但是古書中有記載。大道之行的時代,天下為公,選拔賢明而有能力的人治理社會,人人誠實守信,和睦相處,不把財產視為私有,而把勞動視為美德,沒有陰謀和盜賊。可是現在大道已經沒落了,天下成了統治者的家天下,父死傳子,兄終弟及,人們僅僅照顧自己的親屬和子女,貨力為己、各私其私。」

可以說,三皇五帝時期經歷了人神共存的階段,華夏文明是半神文化,是真正大道行於世的時代。根據史料,上古時期民風十分純樸,人們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樂生、不知惡死,過著一種完全順乎自然的生活。《黃帝內經》的《上古太真論》中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當人完全順乎自然生活的時候,就是處在一種雖然沒有修道,但是卻在道中的狀態。這也正是真正人類應有的生活狀態。

轉自 希望之聲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4/41221-1.asp(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有著最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了,其間呢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艱辛,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豐富燦爛的文化,演繹著動人心弦的歷史。
  • 從上一集節目中我們知道,女媧造人補天,被稱為中國人的始祖母神;燧人氏非常的聰明,他發現了鑽燧取火, 從而讓人類能夠真正的得到火;伏羲呢視野最為遼闊, 他仰觀俯察, 創造了易經八卦,從而給了人類一個遵循天意的方法。
  • 黃帝公孫軒轅打敗了蚩尤,又戰勝了炎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以兵征天下,臣服諸侯的帝王。在此文中,我們將回顧黃帝在位一百年的業績。
  • 黃帝軒轅一百年在位,為中華文明奠定了盛世典範的開端,最後他在橋山圓滿回歸。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玄囂,另一個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名叫昌僕,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升天後,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就是顓頊帝。
  • 堯在位七十年禪讓給舜,因為年事已高,就讓舜代理天子之政事,二十年後因年老而告退,讓舜代行天子政務。堯將帝位禪讓給舜後,藉以觀察他做天子是否合乎天意。對於堯選賢繼位的做法,孔子贊堯是一個以天下為公的楷模。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 商湯對人、對萬物都能作到「網開三面」。夏桀失政在鳴條這地方被商湯打敗了。當時,商湯並沒有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對夏桀說:「我將為君王恢復道德,復明人心。」夏桀對商湯說:「君有人,這是君的國。」就是說夏桀看到商湯擁有民心,也就擁有了這片國土。於是夏桀帶著五百個追隨者離開。他從中野遷徙到不齊又遷徙到魯地,結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為何自比鄉貢進士呢? 他怎樣選博士?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學家給與「有貞觀之風」的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