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中國的民族戲劇前景堪憂

明珠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1日訊】中國的民族戲劇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可謂洋洋大觀,據1980年–1981年統計的資料顯示,中國一共有劇種317個。在20個世紀,流傳最廣,觀眾群最多的有五個劇種,即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

眾所周知,傳統的戲劇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弘揚中華的傳統道德為主。可是,自從1949年中共竊國後,中國的戲劇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以河南的豫劇為例,豫劇的傳統劇目約有七百餘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豫劇音樂豐富多彩,唱腔屬板腔體。唱詞通俗易懂,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獨特的板式結構和比較完整的音樂程式。可分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飛板四大板類。豫劇的伴奏樂器分文武場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稱之為老三手或仨弦手。後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場常用的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小鑼(又名堂鑼或手鑼)、手察、梆子、手板等。

豫劇的行當和班社,傳統的說法為:”四生四旦四花臉,八個場面(即一鼓二鑼仨弦手,梆子手察共八口)倆箱倌”。四生是大紅臉(又叫紅淨、戲生)、二紅臉(又叫馬上紅臉)、小生、邊生(又叫二補紅臉);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四花臉是黑頭(副淨)、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正因為是男八女四的行當,把四生四花臉叫做外八角,以男角為主的戲叫做”外八角戲”。

從”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共把一些帶有黨文化及為其塗脂抹粉的現代劇搬上了豫劇的舞台,如:《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移植演出的劇目有《小二黑結婚》、《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這些亂七八糟的劇目被弄成豫劇來演,致使豫劇成了”四不像”;豫劇中的很多傳統的演唱方法及表演技巧逐漸失傳。老百姓對這些劇目深惡痛絕,豫劇觀眾銳減。傳統的豫劇演員不願意改行的,只好流落街頭以賣唱餬口:


(圖片作者提供)


(圖片作者提供)

一些中年的豫劇演員上有老、下有小,只好改行靠修鞋為生:


(圖片作者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長黑翻紅 台日港股大反攻
台股尋求年線附近打底 以時間換取空間
補頒男配角獎  太保:此刻心情反而激動
第三屆後山戲劇節 南風劇團《情緒瞬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