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大師(1793~1881)

【水彩行家】Williama Anderews Nesfield的「環形石柱」技法解析

洪東標 圖/劉秀彩
font print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西元前兩千多年,一群來自歐洲大陸萊茵河流域的移民,越過了英吉利海峽,進入不列顛群島,他們帶來了青銅器文明,也在許多地方豎立起祭祀用的環形石柱,在經歷了長久的年代之後,這些石柱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神祕的謎,這樣的神祕感強烈的吸引了水彩畫家Williama Anderews Nesfield(1793~1881)的注意,於是一件極為精彩的作品「環形石柱」便流傳了下來。

這件大約創作於1828年間的作品,在大師的筆下,被以誇張的時空變幻,極富有戲劇般的張力,強力的扣緊每一位觀賞者的心扉;我們相信在照相技術尚未發達的年代裡,除非畫家擁有高超及過人的實力,否則絕難如此化剎那為永恆的。

在構圖上的Nesfield巧妙的應用了明暗交錯的烘托手法將畫面推出的空間,由前景投射在牧羊人、羊群、石柱群上陽光,我們實不得不聯想到有「聖光」之美譽的荷蘭大師Rembra(1609~1669);漸次在陰影中的原野及山坡上明亮的草地,遠方積雪的山頭,無不在創作三度空間的視野,陰沉的天空中翻騰的白雲及一瞬即逝的閃電強化了石柱神祕般的謎團,無助的牧羊人即將面臨一場命運未卜的風暴;觀者如同置身劇場正觀賞一場劇力萬鈞的舞台劇。

在技法上,Nesfield正充分發揮乾筆法的特色,粗紋紙張的優點表露無遺,不論在石柱粗糙的質感節理,繁瑣草原植物的表現上,拿揑得恰到好處,對乾筆法有興趣的初學者而言,這件「環形石柱」正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觀摩作品。
顏色分析:
(1)靛青 (2)灰紫
(3)印弟安黃 (4)岱赭
(5)胡克綠 (6)焦赭
(7)普魯士藍 (8)凡岱克棕
(9)土黃
紙張:重磅粗紋手抄紙
技法分析:



圖1~1.


底色的設色,除了留下白雲、遠方積雪的山頭、石柱、牧羊人及羊群的受光面外,均淡淡的以靛青、岱赭、胡克綠、土黃渲染(此時閃電部份先塗以留白膠)。



圖1~2


逐次加深各部,草地上加深石柱的投影,並分出山坡的明暗。



圖1~3


重疊的乾筆法在粗紋的紙上留下筆觸,正表現出物體結構上變化的質感與節理。



圖1~4


依明暗的配置,再度染畫暗面,使筆觸中的較淡的斑紋不致顯得太突兀,再經細部的修飾,去除留白膠,閃電便清楚的畫過陰暗的天際,大功告成。

局部解析:石柱



圖2~1


以印弟安黃打底,並不經意的留下筆觸下的紙白。



圖2~2


以印弟安黃調入少許胡克綠淡淡的染出岩石的暗面,待乾之後再用小筆以岱赭擦出岩石的凹縫及紋理。



圖2~3


逐次加深紋理,用小筆和少些的岱赭,靛青和少許的胡克綠調合後乾刷上去。



圖2~4


用焦赭修飾岩石中最凹陷的暗影,運筆的方向及筆觸正符合了岩石的節理與結構。

局部解析:牧羊人、羊群及原野。



圖3~1


以土黃及大量的水淡染野草地,並小心的留下羊群受光的背部,再立即以凡岱克棕橫刷草地面的暗處。



圖3~2


用岱赭畫羊群的暗面,原野上以凡岱克棕再次重疊,形成草地的暗面,再以普魯士藍調入少許印弟安黃點出遠處的樹叢,山坡上再染上暗處。



圖3~3


乾筆的作用在此表露無遺,依地形的方向做逐步的乾刷,並再加深羊群的暗面。



圖3~4


小心的用筆逐步修飾羊群,尤其在羊腳和在地面上投射出的影子。最後用中國白點亮陽光照射到的羊背、馬及牧羊人,並再度染暗背後山野的暗面,以襯托出前景受光的牧羊人與羊群,並且也拉開了畫面的縱深。

局部解析:雲層



圖4~1


以淡淡的靛青輕刷雲團的暗部,將雲團的底部刷出雲外,再以灰紫、靛青、凡岱克棕重染昏暗的天空,左下方的水份滲入白雲的底部形成雲團較柔和的暗面。



圖4~2


以岱赭重疊刷雲團的轉折面及空隙。



圖4~3


以灰紫淡淡的乾擦,再以靛青調入少許凡岱克棕疊染暗面。



圖4~4


最後用小筆以中國白修飾雲團碎裂的邊沿,形成更多的層次和不規則的雲邊。#

(本文摘自1995《水彩雜誌》夏‧停刊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主題的選擇上他應用了色彩互補的原理,嚴謹的挑選與黃橙色鳳梨互補的青紫色葡萄,與灰紫色調子的鳥蛋,並且保留了鳳梨青翠的葉子,輕鬆自然的放置於蔓草間,加上那小小鮮紅色的莓果,如此便展現了活力,使人禁不住的讓視線一再留連,不忍離去。
  • 由於棕色紙容易購得及其詳細分類的中間色調,使他深受畫家們所喜愛。他粗糙的表面,對於軟性材料的使用,如碳筆、粉筆、腊筆等,是十分優良的。中間色調的棕色紙更可加強明暗對比的效果。
  • 在文藝復興早期,建築家布魯內勒斯基 (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 因致力於研究古代建築,而去測繪這些古代建築的結構。由於他要把古代建築的樣子正確的記錄下來,所以發明了科學性的透視法。
  • 謝明錩先生認為畫水彩就像在寫日記,每天去尋找與生活歷程產生共振的景物,然後透過水彩把它重新呈現出來,是人生一大樂事。
  • 因水彩之含膠量較高,因此可以用較多水稀釋渲染,若將不透明水彩如水彩般稀釋薄塗,因含膠量較低,附著力不夠,畫面會剝落,故不透明水彩是為了平塗均勻與遮蓋性強,比水彩較厚塗的目的而設計的,而為了使用中更容易控制掌握故甘油含量也較多,少量的填充物加入不透明水彩中,造成了它的高遮蓋力,但若加大量的填充物於色粉中,則就成了低廉之廣告顏料或小學生用顏色,遮蓋力平塗性反而不如透明水彩,畫面也會更厚,彩度較低;不過一般而言,廣告顏料不會採用耐久性的原料調配。
  • 本幅取材自英國較為偏僻的西海岸地區,強烈對比的意念是畫面的主題,巨大的岩崖是恆久的,瞬間的幻影是翻騰滾動的雲彩,代表死亡的船骸與充滿生命力的鵲鳥,動盪喧嘩不休的海濤,和安靜祥和的沙灘……:在構圖布局上處處用心,畫面中激盪著對大自然和生命的調歌和讚嘆。
  • 大天鵝,正是青海湖夏季的嬌客。潔白的羽毛,喙部黑色而局部艷黃,是非常入畫的鳥類。至少在兩百年前,歐洲已有畫家畫過它的插圖(生物畫),畫裡的池沼、苔原,不止一次打動我。
  • 從他的油畫作品中,我們見到深厚紮實的功力。油彩或薄或厚,總是恰如其分的表達出空間、體積、質感、光線與色彩。用筆則是瀟灑處自在而強勁有力,細膩處又精緻婉約令人嘆為觀止。然而這麼厚重沉穩的油畫作品轉換成水彩時又是如何的面貌?
  • 翁先生的收藏以水彩畫居多,因他本身創作水墨畫,因而認為水彩與水墨是相通的,雖然水彩畫是學自外國,但他可以表現出很中國的味道,而且以現代的科技製造出的紙張與顏料之精良,再設除濕機,水彩畫保存久遠的年代應是不成問題的
  • 蛋彩畫:一種古老神秘又極富魅力的繪畫表現方式,在沉寂一段長時間之後,又在20世紀的藝術創作領域裡展現其傲人的光彩,以精緻細膩的繪畫風格,嚴謹而精湛的表現手法,確實令人目炫神移,留連忘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