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岳王廟岳飛坐像(大紀元資料室)

「神韻」展現的文化內涵--千古忠義典範岳飛

2007年12月21日 | 11:30 AM

【大紀元12月22日訊】(編者按)2007年神韻藝術團在全球32個城市的巡迴演出,展現中華正統文化的精髓。把「精忠報國」和「花木蘭」等家喻戶曉的故事在舞台上展現,觀眾紛紛用「完美卓絕」、「神奇」,「神韻藝術團就像神的使者」,「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等來表達自己受到的感染和震撼。一股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在全球掀起。

2008年神韻藝術團將以三倍於2007年的規模在全球展開盛大演出,為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能為更多的世人所瞭解,大紀元推出《看神韻 談中國文化》專欄,從更深的層次解讀神韻晚會和中華文化的內涵。

* * *
神韻藝術團新年晚會舞蹈《精忠報國》,令許多東西方觀眾受到強烈震撼。《精忠報國》講述的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舞蹈《精忠報國》以岳飛與岳家子弟操練武藝開始,伴以滿江紅的旋律。突然狼煙四起。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岳飛懷報國忠義之心,但卻掛念老母膝下無人盡孝。岳母深明大義,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鼓勵兒子保家衛國,岳飛披掛金甲,手持大槍出征,岳家軍威震敵膽,從而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讚譽。

岳飛,字鵬舉,謚武穆,後改謚忠武。河南湯陰人。民族英雄,著名軍事家,抗金名將。

早年,以沙為紙,以(樹)枝為筆,以(枯枝樹葉燃燒)火為燈,苦學本領。岳母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

文武全器 仁智並施


岳飛書法


「膽器堂堂貫鬥牛,誓將直節報君仇,斬除元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候。」這是岳飛的詩作。

岳飛不只是軍事天才,其才聚文武,仁智並施。《宋史.岳飛列傳》評價說:「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 岳飛文武全才、智勇雙全,嚐以少勝多,宗澤稱讚道:「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從勇來講,岳飛常單騎 殺入敵營,斬將殺敵。從智來講,岳飛以500兵破金兀朮十萬鐵騎(宋史.岳飛列傳,兀朮曰:「岳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飛所部僅八百」破「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岳家軍紀律嚴明,「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他曾數次為民請命,頂住高宗屠城的命令,救活十數萬百姓,百姓感其德,為岳飛建生祠供奉。

岳飛秉性仁智兼備,人格修養融合文武。儼然是聖賢與英雄合一的化身。他喜讀著左傳,深明春秋大義;另一方面,他熟讀孫吳兵法,天生神武。而且其書法頗佳,「字尚蘇體」。

宋史記載,他能挽弓三百斤,亦且可左右開弓。他天才贍溢,文采、兵法、武藝的本領似乎與生俱來。岳飛自己也說,若有神助。

他待下恩威並施,親手為生病的兵士調藥。有戰死的,岳飛一定撫其遺族,育其遺孤,並幫其後人婚配成家。

他廉潔避功、直言不諱、不縱女色、文采風流、治軍嚴明、戰功卓著……中國人的優秀品格和才華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儒家理想中:內聖外王、文武合一的人格典型,好像齊備於岳飛一身。

岳飛不僅立德、立功,尚且立言。我們常說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便是岳飛的名言,真是聖賢至境!除非是天生聖哲,以救中原蒼生。國家板蕩之際,如何能出現這樣文武合一的民族英雄?

從軍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二十歲岳飛投軍抗金,因屢立戰功被宗澤提拔為統制。年輕的岳飛,勇敢善戰,能單騎取敵梟將。宗澤驚其將才,稱讚岳飛的勇智才藝,並且建議岳飛說:「不過,你喜歡野戰,終究不是辦法。」所以,宗澤傳授他陣圖,以為作戰之需。

岳飛不是拘泥成法的儒將,他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澤也肯定了岳飛的這番理論。

建炎二年(1129年),宗澤亡故,杜充接任宗澤任東京留守。建炎三年(1129年)杜充命令岳飛撤往建康府。岳飛苦勸:「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慾復取之,非數十萬眾不可。」但無用,只能隨杜充南下。

金將完顏宗弼兵分兩路再次南侵,杜充自己深居簡出不做準備,岳飛泣諫:「勍虜大敵,而相公乃終日宴居,不省兵事。金陵失守,相公能復高枕於此乎?」但無濟於事。

金兵長驅直入,高宗逃亡。諸將皆潰,只有岳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鍾山。

岳家軍

完顏宗弼佔領建康府後,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金國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岳飛受命攻打建康。岳飛在位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一舉收復建康。

五月初,岳飛到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頭山紮營,夜裡令百人敢死隊穿黑衣混入金營中擾之,金兵驚,自相攻擊殺傷甚眾。完顏宗弼於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龍灣鎮,岳飛以騎三百、步兵二千馳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顏宗弼從龍灣撤退到長江對岸的真州六合縣宣化鎮。岳飛追至龍灣鎮,完全消滅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軍。四戰四勝,升任通泰鎮撫使。

紹興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規軍「禁兵」已被戰亂打散,重組新的正規軍。將張俊所部組建為「神武右軍」,韓世忠所部組建為「神武左軍」,兩人均為都統制。岳飛軍屬張俊部,軍號定名為「神武右副軍」,岳飛為統制。十二月,岳飛的「神武右副軍」改名為「神武副軍」,並陞遷為都統制。至此,岳飛有了真正自己的的「岳家軍」。

紹興二年(1132年)二月,主戰派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岳飛劃入李綱部下,討伐湖東路的盜匪曹成。當時岳家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餘人。岳家軍大破曹成,收降曹成部下悍將楊再興,成為日後岳家軍的著名悍將之一。李綱稱讚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將」。討伐曹成後,岳家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繡成一面戰旗,命岳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

北伐金兵

紹興三年,岳飛揮師北上,收復襄陽等六郡,升任清遠軍節度使。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

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表現了他渴望恢復疆土,使天朝一統、海內昇平的報國之志和必勝信念。

紹興七年,岳飛昇為太尉。他屢次建議高宗北伐收復中原,都被高宗拒絕。紹興九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其時秦檜早已作了金人內應,以出賣南宋為己任。岳飛不勝憤懣,上表要求「罷兵務,退處林泉」,以示抗議。次年,兀朮撕毀和約,再次大舉南侵,岳飛奉命出兵反擊,相繼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大破金軍精銳鐵騎兵「鐵浮圖」和「拐子馬」,乘勝進佔朱仙鎮,距開封僅四十五里。兀朮被迫退守開封,金軍士氣沮喪,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歎。

岳飛善於謀略,治軍嚴明,愛民如子,其軍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著稱。他親自參與指揮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嚐一敗,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

壯志未酬 流芳千古

在朱仙鎮,岳飛和韓世忠等幾位元帥兵合一處,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岳飛對諸將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這時秦檜唆使高宗在一天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心的悲憤,仰天長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盈野,岳飛也潸然淚下。

岳飛回臨安後,秦檜一心想害死岳飛,誣陷岳飛謀反,將其下獄,用盡酷刑。秦檜找不到岳飛的任何罪證,就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一一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命人將岳飛秘密殺害於大理寺風波亭。岳飛臨刑前,在風波亭上奮筆疾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同時被害的還有兒子岳雲、部將張憲,是年岳飛年僅三十九歲。

宋孝宗時,岳飛得到平反昭雪,被追封鄂王。古人認為「忠則盡命」,說明了古代的人把「忠」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岳飛是千古忠義的典範,英烈千秋,為後世敬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