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晉滅吳之戰

淑萍;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 ,

晉滅吳之戰,晉原本就擁有比東吳更多的優勢,但仍經過長時間的蘊釀及準備,不敢大意。反倒是弱小的東吳,面對西晉強敵,卻沒有長遠計劃及防備措施,果然敗得一蹋塗地。

南北對峙 緩兵之計

話說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子司馬炎繼任。同年十二月,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改國號為晉(西晉),都洛陽。從此,三國鼎立局面只剩下西晉與東吳南北對峙。

東吳水軍尚強,加之又有長江屏障,所以司馬氏不敢輕敵。對內先整頓內部,再廢除嚴苛律法、減免賦役、興修水利,以鞏固國內基礎。對外則厚待來降者,並遣使與吳和談,以為緩兵之計,而實際上卻密集整修水師,做戰爭之準備。

而東吳在大敵虎視眈眈之下,卻渾然不知警覺。由於孫權晚年時,「性多嫌忌,果於殺戮」,使得朝臣人人自危,東吳國力節節下滑。至孫皓即位,因其沉逸酒色、昏庸無道,使得吳國「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朝政更為混亂。

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以羊祜都督荊州軍事,羊祜同時也是晉國攻吳的主謀大將,由他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衛奡都督青州,鎮守臨菑(今山東臨淄北);司馬伷都督徐州軍事,鎮守下邳(今 江蘇邳縣西南),以這幾個州作為攻吳的基地。

東吳輕敵 陸抗憂死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炎密令益州刺史王濬製造大船,長一百二十步,能負載二千人左右,遠望如河上的木造之城,據說連馬匹都可以在船上奔馳。除此之外,王濬還負責秘密訓練一支強大水師,「為順流之計」,以東吳做為假想敵。

東吳大將陸抗察覺到晉有滅吳的意圖,他並且大膽推知晉兵可能會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所以不止一次上疏孫皓,請求加強在建平(今湖北秭歸)和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峽口)的兵力,但孫皓對晉卻等閒視之,毫無戒心,他認為依靠長江天險,則東吳即可高枕無憂。甚至當建平太守吾彥發現了晉國造船所剩的碎木屑順江而下的事蹟後,向孫皓報告,希望能增兵建平,以防晉採水軍攻擊,可是孫皓仍舊不予理會。後來,陸抗在憂慮中去世,此後吳中再也沒有能與晉抗衡之名將。

咸寧五年(279年),王濬、杜預(時羊祜已死,杜預代之)上書給司馬炎,認為東吳孫皓「荒淫凶虐」,「宜速征伐」。司馬炎於是率領大軍開始進攻東吳。晉軍二十餘萬,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統領各路兵馬,按照羊祜生前擬定的作戰計畫,分六路出擊。晉軍的分路出擊,目的在快速切斷吳軍的聯繫,將其各個擊破。

隔年(280年)正月,晉軍已抵橫江一帶,進逼建業。吳主孫皓慌忙失措,令丞相張悌、部將沈瑩、孫震等率三萬士兵迎擊。結果東吳大敗,張悌、沈瑩、孫震等皆被斬殺,吳國上下為之驚愕。同年二月,晉軍攻下丹楊(今湖北秭歸東),進逼西陵峽。東吳軍於江中橫放鐵鎖,並製作沉重鐵錐埋伏於江中,想以此來阻擋晉軍的前進,而不另派兵員防守。結果晉軍製造大筏數十個,上綁草人立於筏上,讓習水性的士兵乘筏開路,筏遇鐵錐,錐即著筏而去,再用大火將鐵鎖燒融,輕易就排除了東吳設的障礙,一路進攻,勢如破竹。三月,晉將王濬率軍攻抵三山,孫皓派張象前去抵抗,但東吳士兵望旗而降,不戰而敗。孫皓原本想再湊二萬兵員抵抗,但這些士兵都在發兵前夕逃亡,至此,吳國已無兵可守。

晉滅東吳 統一中原
晉的各路兵馬進圍建業。按司馬炎的規定,此時的王濬晉軍應該由王渾節度,可是王渾駐兵不前,且要求王濬也要停止進軍。王濬不服從命令,於三月十五日攻入建業,孫皓出降,東吳至此滅亡。晉滅吳之戰,使晉統一了全國,也結束了自三國以來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局面。@*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時在合黎山、祁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有一塊肥美之地,因地勢狹長形如走廊,所以被稱為「河西走廊」。這個綿延一千公里的河西走廊,除了有豐富水源適合耕作之外,並以其位於中原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上,素來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雄心壯志的漢武帝即位之初,此處仍屬匈奴勢力範圍,漢武帝擬定聯合西域各族的計畫,想「斷匈奴右臂」,把長期以來威脅中國北方的強敵驅逐消滅。
  • 朝鮮民族屬東夷族,周滅商時,商朝遺臣箕子曾建國於朝鮮。隨著歷史發展,中原與朝鮮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原帝國是不是能使邊陲朝鮮臣服,甚至將政治版圖擴展到朝鮮領域,往往是中原帝國國力的重要指標。
  • 東漢光武帝建武16年(西元40年)2月,素來臣服於中國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發生叛亂。交趾女子徵側(Trung Trac)因其夫為交趾郡太守蘇定所殺,憤而起兵反抗,其妹徵貳(Trung Nhi)也號召回應。
  • 2、3萬人的軍隊和四十幾萬大軍對抗,可能嗎?發生在大約2000年前的昆陽之戰就是一場兵力相差懸殊,卻能以少勝多的戰事。
  • 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寡擊眾的三大著名戰例之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它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使驕橫的袁紹一敗塗地,失去江山。
  • 曹操在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之後,統一北方,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勢力。西元208年7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企圖占領荊州,進而使據有揚州和會稽六郡的孫權臣服。當時的曹操軍力雄厚,氣勢不可一世,眼看統一中國的大業就要完成,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操15萬大軍(號稱80萬)卻被孫權、劉備5萬聯軍擊敗,在赤壁一役中鍛羽而歸。隨後,天下三分,應驗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 林肯讀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老師問他:「你要選擇答一道難題,還是答兩道簡單的題目?」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那些出人意料的戰爭!昆陽之戰,王莽42萬大軍,驅動虎豹犀象助陣,為什麼卻敗給劉秀1.8萬綠林軍?靖難之役,明成祖靠什麼扭轉乾坤?
  • 乾旱
    人們常說:「天人合一。」天象的變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變化。一項針對韓國史書所進行的研究顯示,乾旱與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戰爭呈現高度正相關,亦即異常天災的出現就預示著戰爭這種人禍即將爆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