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樂觀的父母

楊紀代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上篇我們得知蘇東坡的一道葷菜食譜,現在再來看看他高度讚頌的「東坡羹」,大約類似於今天的「素菜粥」,肯定貴人更不願吃了。

東坡羹頌 並引(序) 宋 蘇軾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卻有自然的甘鮮美味)。其法以菘(白菜)若(如)蔓菁、若蘆菔、若薺,揉洗數過(搓揉清洗幾次),去辛苦汁(去除辛澀苦味)。先以生油少許塗釜(鍋),緣(順、沿)及一瓷碗,下菜沸湯中。入生米為糝(以米和羹、菜或肉的食物),及少生薑,以油碗覆(遮蓋)之,不可觸(碰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一直到熟了都不取下)。其上置甑(放上蒸籠、蒸屜),炊飯如常法(依平時做法煮飯),既不可遽(急忙)覆,須生菜氣出盡乃覆之。羹每沸湧(滾沸噴冒),遇油則下,又為碗所壓,故終不得上。不爾(不如此),羹上薄飯,則氣不得達而飯不熟矣。飯熟羹亦爛可食。若無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趁熱放入),熟赤豆與粳米半為糝。餘(其餘的)如煮菜法。應純道人將適(往、至)廬山,求其法以遺(讀如謂,存留、留下之意)山中好事者。以頌問之:

甘苦嘗從極處回(苦極回甜、苦盡甘來),鹹酸未必是鹽梅(人間的鹹酸未必都是鹽和青梅造成的)。問師此個天真味(問師父這甜酸苦鹹的天然真味),根上來麼塵上來(究竟是從根﹝大頭菜、蘿蔔、荸薺都是根莖類﹞上來,還是從塵世間來的呢)?

本文的第一大段為序,講的是東坡羹的好處、用料、煮法。用的料都很普通,僅是白菜或大頭菜根,或蘿蔔、荸薺,甚至瓜、茄子均可,湯中再加些米或者是熟赤豆和粳米各半。用的炊具也是尋常的碗、鍋、蓋,上面如果放上蒸籠還可以蒸飯,飯熟鍋裡的羹也可以吃了。最後還告訴你,所謂的「東坡羹」是應純道人的飯食,是蘇軾學來記下的。而所謂的「頌」,僅是結尾的四句詩,前面一大段都是「頌」的序。

看完了本文,您一定大失所望,這叫「東坡羹」?以現在的飲食水準來看,根本不屑一顧!我們不一定要學他的素菜粥,而是學習他樂觀面對的生活態度。全篇洋溢著蘇軾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胸襟。明明有宰相濟世之才得不到重用,卻一本正經的寫怎麼做湯飯;明明生活清苦而用「頌」來讚揚素菜粥,這是他苦中作樂的幽默之處。

那隨遇而安的心態,隨其自然的懷抱讓人佩服。有什麼吃什麼,在什麼環境過什麼生活,很自然的減低個人的享受與慾念,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垂頭喪氣,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他能化解自己的憂愁,不將自己深鎖在貶謫流放的鬱悶裡,絕少長吁短嘆、怨這怨那,他總是一腳踢開所有的不如意,樂觀面對現實,敞著胸襟迎接所有必來的命運,愉快的活下去。這是他的可愛,也是他的偉大,人必須活到那種一切都不計較的境地,才算是生命的極致,這一點東坡做到了,這一點也是我們該向他看齊的。

孩子的學習成績平平,別過於重視,樂觀面對!也許他的心智尚未成熟,稍慢了點兒,沒關係!只要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習慣良好,循規蹈矩,人緣極佳,在老天的庇祐下,往後一定一帆風順,因為「天公疼憨人」嘛!何必計較於目前的小小得失?

寶貝不願學才藝,別逼她,樂觀面對!那是他的興趣不在那兒,或是肌肉發展的靈活度尚未達到,實在不必勉強,那樣反而揠苗助長,得不償失。各種才藝的學習背後是「興趣」的推動,得孩子真正心動想學才有用,而不是父母「未完成的心願」強加給下一代,讓她替您完成。孩子學習痛苦的根源,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此。什麼「贏在起跑點上」,那是挖您荷包的伎倆!

兒女不肯做額外的(安親班指定的或您認為必須補充的)作業,千萬別強迫他,樂觀面對!也許您對他的期望過高了,也許您高估了他的忍受力和耐性,或是您忘了他還是個孩子,還是需要戲耍與玩樂。別把她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別把她弄得整天焦頭爛額,把個求學階段搞得緊張兮兮。

自古以來,老一輩的人總是講:「人各有命」。沒那個命,根本不可能走那條路。古人不也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民國五、六十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當時許多家長一窩蜂趕時髦,花費鉅資買鋼琴、讓孩子學琴,百忙之中辛辛苦苦一週一次的接送,按時段練琴、彈奏。升上國中,課業一緊,不得不撒手丟開。如今的鋼琴當傢俱,龐然大物,佔地方、礙眼、堆灰積垢,何曾再打開琴蓋?何時曾再次彈奏?身邊的熟人家裡,這種情況比比皆是。

明智的家長們!放下過多的期盼,隨其自然,樂觀面對孩子的秉性、特性與差異;樂觀面對他們不同的性向、表現與長處。因勢利導,指引他們走一條適合自己的康莊大道,不強求,不逼迫,讓他們也有樂觀開闊的襟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做為教育工作者,對很多事物總習慣分析或探討它的教育意義,事實上,這樣的習慣也是督促教育工作者自省的一面鏡子,觀賞韓劇「大長今」亦提供我這樣一個思考的機會。
  • 親愛的家長!您是否苦惱於孩子課餘之暇,總是沉浸在那些荒誕不經的卡通劇情裡,和一些走暴力路線的電玩遊戲中,導致言語不雅、舉止欠妥,用的都是些怪腔怪調的辭彙,學的都是些不合時宜的動作,雖然知道不對,想扭轉糾正,可就心有餘而力不足。
  • 敬姜聽了,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接著又紡起紗來,一邊紡一邊說:「魯國真要滅亡了!讓你們這些人做官,國家命運掌握在你們手中,而你們卻不懂得持家治國的道理。給我坐下,聽我慢慢道來。」
  • 看看先秦時期,較為單純的人際關係和簡單的社會結構下,女子是如何扮演好母親的角色的,除了耳熟能詳的「孟母三遷」和她「斷機教子」的故事之外,還流傳著這麼一樁動人的<田母誡子>故事:
  • 耳邊傳來媳婦的叮嚀:「要記得吃早點啊!」那兩小孩早已不見人影了。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讓筆者知道這兩塊三明治的命運,除非他邊走邊吃,否則多半是躺在教室抽屜的角落裡被遺忘了,一天天的變硬、長毛、發霉、發酸……
  • 誰都知道,「成功」的背後總有一雙「推手」,而這「推手」卻有多種不同的樣貌,在古代,大半以「母親」居多。雖然那時「女子無才便是德」,雖然當時農業社會的婦女,大半目不識丁,可是在那種道德標準極高的環境裏,在嚴格心法約束下的要求中,一點都不影響她們持家教子、敦親睦鄰、侍奉翁姑……等的操守。

  • 「人」「言」為「信」。人無信不立。這個「信」字,在中國傳統美德裡,被視為「立身立國」之本!其實,信,是一種為自己、為他人負責的態度。能守信的人,就是誠實對待自己一言一行的人。所以「誠」「信」兩字,是一體的兩面,兩字經常連用。
  •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注重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約禮等方面對孟子諄諄教誨,數十年如一日。
  • 繼歐陽修之後,成為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蘇軾(蘇東坡)的一篇雖是苦中作樂,但卻筆調輕巧、短小優美、語言簡鍊的散文:豬肉頌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