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官渡之戰

淑萍;圖:志清
font print 人氣: 901
【字號】    
   標籤: tags: , ,

官渡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寡擊眾的三大著名戰例之一(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它為曹操統一北方的大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使驕橫的袁紹一敗塗地,失去江山。

背景介紹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建安元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東漢名存實亡,曹操掌握了大權。建安三年,袁紹擊敗公孫瓚,佔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對曹操形成威脅。因為袁紹擁兵數十萬,又佔有幽、冀、青、并等地;曹操則只有數萬兵馬,以及黃河以南的袞、豫、徐等州郡,所以客觀條件是以袁紹佔優勢,因此袁紹處心積慮想攻佔許昌,除掉曹操,奪得政權。

戰爭初起
建安四年六月,袁紹帶著不可一世的傲慢心態,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許昌而來,官渡之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侵的消息傳到許昌,曹軍諸將都認為袁紹勢大,以曹軍兩萬兵馬根本無法對抗,可是曹操卻冷靜分析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於是決定迎戰袁紹。

建安四年十二月,正當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時,劉備卻起兵反曹,且還想與袁紹聯合攻曹。曹操認為:「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所以親率精兵攻打劉備。曹操很快便攻進下邳,迫降關羽,劉備全軍潰敗,逃到河北投靠袁紹。當時袁紹的謀士田豐曾建議袁紹要趁勢攻打曹操,「舉軍而襲其後」,但袁紹以兒子有病拒絕採納田豐建議, 錯失追擊曹操的良機,使曹操擊敗劉備後仍能安返官渡,為日後迎戰袁紹做準備。

連斬兩將 解白馬之危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率大軍進攻黎陽,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等進攻白馬,白馬當時由劉延駐守,但曹操知道劉延兵勢微弱,恐無法抵禦,於是決定親率士兵救劉延。他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先帶兵到延津,佯裝要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其實是聲東擊西,以分散袁紹兵力。曹操再趁機率一支精兵向東解救白馬,顏良防備不及,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危解除。

曹操破解白馬圍城後,將白馬的百姓遷徙撤退,袁紹派大將文醜等從後追擊。曹操當時只有六百騎兵,而袁紹有五、六千騎兵。眼見情況不妙,曹操出奇計,令眾騎兵解鞍放馬,又故意將輜重丟棄在袁軍來的路上。不久,文醜兵到,見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後,紛紛搶奪,亂成一團。曹操埋伏在旁,見對方軍紀渙散,命騎兵立即上馬,向袁軍衝殺,袁軍驚嚇不已,將領文醜被斬,曹操順利退回官渡。曹軍連斬顏良、文醜兩員大將,令袁軍大為震撼。

對峙僵持 信心重拾
同年八月,袁紹進逼官渡。曹操與袁軍對峙,互有勝負。九月,曹軍再度出擊,但沒有獲勝,當時曹操兵不滿一萬,且其中十分之二、三為傷兵,只好回營堅守。袁紹見曹軍退守,便將土堆高成樓櫓,用箭俯射曹營,曹軍只得蒙盾而行。為了反制袁軍,曹操也發明了一種「霹靂車」,可向袁軍投以飛石,砸壞袁軍所築的樓櫓。袁軍又挖掘地道想偷襲曹營,曹軍不甘勢弱,也在營內掘長溝相抵抗。

雙方僵持三個多月,曹操因兵疲糧缺,曾經短暫的失去信心。他寫信給荀彧,表明想要退回許昌。荀彧回信說:「袁紹將主力集結於官渡,想要與公決勝負。公以至弱當至強,若不能制,必為所乘,這是決定天下大勢的關鍵所在。當年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劉邦、項羽沒有人肯先退一步,以為先退則勢屈。現在公以一當十,扼守要衝而使袁紹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情勢已然明朗,絕無迴旋的餘地,不久就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這正是出奇制勝的時機,千萬不可坐失。」由於這封信,曹操重拾信心,決定繼續對抗袁軍。

後來,曹操聽說袁紹的軍糧即將運到,於是派大將徐晃、史渙去截擊,並將袁軍糧食全部燒燬。同年十月,袁紹運糧車又抵達,淳于瓊率兵萬人護送,並將這批軍糧屯放在故市(河南延津縣內)、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此時,袁紹謀士許攸因不被袁重視,且家人犯罪被捕下獄,心生不滿,於是投降曹操。曹操光著腳出迎許攸,許攸告訴曹操烏巢守備不嚴,可以採輕兵奇襲方法,燒其輜重,則袁軍潰敗。曹操聽後大喜,立即親率步騎五千人偷襲烏巢,並派曹洪、荀攸守官渡營壘。曹操一行人趁夜放火攻烏巢,消息傳到袁紹營中,大將張郃建議袁紹:烏巢戰場是戰局關鍵,應全力搶救。可是袁紹不聽,他以為應該將主力放在進攻官渡,所以只派了少部份兵力救援烏巢。後來,由於曹營堅固,袁軍根本攻打不下,袁紹方知自己判斷錯誤。

當曹操還在攻打烏巢時,袁軍後援的部隊已漸漸逼近。曹操左右的人問是否要分兵抵擋,曹操大喝說:「等敵兵到了我背後才再告訴我!」士兵一聽,大家都奮勇殺敵,終於攻破烏巢。袁軍崩潰,袁紹倉惶帶八百士兵逃回北方,官渡之戰以曹勝袁敗而告終。

戰後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曹操在官渡之戰大獲全勝,也為日後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這場戰役中,曹操以兩萬的兵力,擊敗袁紹十萬大軍,成為中國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之一。由此戰役也可看出曹操本人深具膽識與勇氣,更能接納諫言、知人善任,諸多因素促成他成就大業。官渡之戰結束兩年後,袁紹因兵敗抑鬱而終,曹操乘機滅了袁紹勢力,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終於在曹操手中統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戰國時期,燕國與齊國相比鄰。燕王噲因讓位給燕相子之,導致燕國內部引發王位爭奪的內亂。齊宣王趁機攻燕,殺了燕王噲和子之。後來由於各諸侯國出兵救燕,迫使齊國撤兵,才平息這場戰爭。燕太子平稍後即位,是為燕昭王。他廣招賢士,對內大加改革,積極獎勵生產,做好對齊的復仇之戰。
  •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改革之後,國勢日益強盛,至秦昭襄王時,更是積極向外擴張,東侵韓、趙、魏三晉,南攻荊楚,偃然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 陳勝,陽城人,字涉。吳廣,陽夏人,字叔。兩人原都是農民。陳勝年輕時,曾跟別人一起受雇幫傭耕田,休息時,陳勝嘆恨著說:「苟富貴,無相忘」。同伴們聽後笑著說:「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意思是:你只不過是受雇為人家耕地,哪裡談得上富貴呢?)陳勝嘆息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意思是: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凌雲壯志呢!)
  • 「鉅鹿之戰」是秦末戰爭中,打擊秦國軍力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 「暗渡陳倉」是指楚漢相爭中韓信出奇技打敗三秦,助漢奠定江山的一次戰役。
  • 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在廣武對峙了將近一年後,雙方於楚漢5年(西元前202年)8月約定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互不侵犯。
  • 2、3萬人的軍隊和四十幾萬大軍對抗,可能嗎?發生在大約2000年前的昆陽之戰就是一場兵力相差懸殊,卻能以少勝多的戰事。
  • 還有北宋時期,一代名臣登上金陵城樓,望見清江翠峰,酒旗畫船,一片壯麗繁華之景。然而故國往事歷歷在目,他撫今懷古,頓生家國之憂和興亡之嘆。 一首雄渾闊大的懷古詞,遂成千古名篇。這就是出自王安石筆下的《桂枝香‧金陵懷古》……
  • 宋朝的李之儀,立於長江之畔,則以江水之無盡比喻情意之綿長,寫下一首流傳千年的相思詞——《卜算子》……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