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1):如何避免爭執

佩妮‧帕爾嫚 譯/ 游綉雯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當面的爭執只會造成雙方彼此嫌惡。言語的爭論到頭來會變成咆哮或者罵人,說出日後雙方都會後悔的指控。

保持冷靜,不要罵髒話,不要把陳年舊帳翻出來,尊重孩子,聽聽他們說些什麼。當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忍住衝動,不要打斷他們,也不要指責他們,或者批評論斷他們,好好聽完再做回應。一定要記住,你是大人而他們還是孩子。不過我要強力建議你,永遠不要跟他們說明這點。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和孩子單獨坐下來談,找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折衷方案。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晚歸卻沒有事先告知,與其對他們咆哮:「你知道你回家的時間有多晚嗎?你這麼沒有責任感,一整個星期都不准你出門。」不如試著和他們一起坐下來,告訴他們:「當你逾時晚歸,我真的好擔心。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所以請你以後要打電話讓我知道。還有,要記得打開手機,讓我可以打電話給你。」

當你有問題找他們討論,一次只談一件事情。如果最近的問題是上次學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你們就討論考不好的原因以及改進的辦法,不要把其他的問題牽扯進來,例如:「你的房間總是不整齊」、「你幫忙做的家事不夠多」。而且討論時要避免觸及太多個人隱私,因為這樣就沒有以孩子應受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他們,那你就不能怪他們回嘴頂撞。就像對待小小孩一樣,必須要讓孩子清楚知道,你不是不喜歡孩子本身,而是不喜歡他們的行為或是態度而已。

不斷告訴青少年孩子他們有多糟糕,對他們可能會變成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但是,如果你告訴他們,他們很有責任感、你信任他們,他們就比較不會讓你失望。當他們開始和朋友一起外出,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期望為何,以及他們可以有多少零用金。對他們講明,你知道他們也許會喝酒,但是要適可而止,不要喝醉回家後在走廊吐了一地。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他們自己要清理乾淨。

男孩子通常不擅長用技巧性的言語來辯論,常常到後來就會變成用謾罵或者動粗來表達他們的觀點。而女生則很會用語言來表達,並且會投入相當程度的情緒反應。父母要避免被捲入冗長的辯論當中。親子間的爭辯通常是因為父母對青少年想做的某件事說「不行」。一開始,父母就應該很冷靜的聽聽青少年提出為什麼他們應該可以去做這件事的理由,有必要的話,父母可以提出問題。假如父母還是十分確定他們的回答仍然是「不行」,那父母應該在告訴他們答案的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做這個決定的理由。如果是這種情形,冷靜的向他們解釋,甚至,向他們表示歉意,告訴他們,現在這件事毋庸再議,然後就走開。討論結束。

不管孩子的反應如何,從大叫:「你很不公平!」到罵難聽的字眼,你千萬不要再被捲入爭辯之中。就像那些父母到頭來還是會對他們無理取鬧的行為讓步的學步期兒童,青少年也是很快就會知道,他們的父母是不是在受夠抱怨和怨懟之後就會改變心意的那一型。這樣只會導致父母以後真的會因為受孩子的脅迫而改變意見。當然,也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的改變(例如,後來發現有朋友的父母可以載送他們一程),而解除原先反對的原因。像這種情況,父母要說明為什麼會改變心意。

避免發生爭執的有效方法是,儘可能把做決定的特權交給青少年自己,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以及接續而來的命運負起責任。要讓他們同意,只有在他們的歷史作業完成以後,才可以和朋友出遊。所以,如果他們的歷史作業沒有完成,那他們只能怪自己。如果他們因此而大吼大叫,只要提醒他們,他們早已知道後果為何,責任自負,這是他們原先就同意的,故事到此結束。

當一位家長正和青少年孩子「討論」事情時,很要緊的是,另一位家長不要介入,特別是如果另一方的意見和眼前的說法相牴觸的話。因為這樣不只會削減父母的權威,讓孩子認為父母其中一方比較合理,而且,這樣一定會引起父母之間的不合,然後,原本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討論」可能很快就會變成父母雙方之間全面的爭執。

摘自:新手父母出版《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2》@(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教養不同調的照顧者,有時候是老公或老婆,更多的情況是上一代長輩,甚至是保母。因此當教養不同調的時候,騎虎難下,父母該怎麼辦呢?
  • 如果孩子已具備自我調節力,那麼接下來就要進一步培養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包括自己制定學習目標、有效的學習計畫與實踐後的自我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了達成目標,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