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經濟結構為什麼持續惡化?

胡少江

人氣 2

【大紀元2月5日訊】在談到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結構性問題時,人民常常提到過高的投資比重和對出口的過度依賴。例如,剛剛公佈的2006年的國民經濟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十點七;但是投資的增長卻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四;出口的增長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七。這說明,在過去的一年裏,本來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惡化。

中國的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過度依賴實際上國內消費不足的直接後果。從消費和投資的關係看,投資過熱和消費不足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種表現形式。出於各種原因,那些沒有進入消費領域的資金,或是成為直接投資,或是通過銀行儲蓄轉化為間接投資。消費傾向越低,投資的資金供給就越便宜,因此投資的需求就越大。

從國內消費和出口的關係看,在持續多年的過熱投資之後,中國的絕大部分工業、尤其是加工工業實際上都處於生產能力過剩的狀態。但是由於國內消費需求的嚴重不足,不少生產廠家便爭相向海外以低價傾銷自己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生產廠家的利潤很薄,而且中國的普通消費者也無法從生產的增長中得到應有的利益。

在消費、投資、出口這三個經濟結構的主要成分中,消費不足是主要矛盾,投資過熱和對出口的過度依賴都源於消費不足。二零零六年,中國的總社會消費比重已經降到百分之四十八左右,如果去掉政府消費行為,私人消費的比重更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左右。無論是與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都低得令人難以相信。顯然,一個消費比重如此低下的國家,普通民眾是無法從增長中得到適當的福利的。不僅如此,依靠投資和出口的經濟增長也是無法長期持續的。

人們不禁要問,中國消費水準如此低下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不少人認為,由於中國的醫療、教育、和養老金制度的缺失,導致普通民眾對自己及其後代未來生活感到沒有保障;因此,他們不敢消費。雖然銀行的儲蓄利率非常低,他們也只好將相當一部分的收入存入銀行,以防止未來的需要。這種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觀點還沒有道出問題的全部原因,也沒有道出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國消費不足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分配制度的極度不均。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比重低的出奇,正說明中國當前的分配制度荒謬的出奇。

經濟學家們都十分熟悉消費傾向的概念。消費傾向是指人們的消費在他們的總收入中的比重。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理論,那就是,人們的收入越高,消費傾向就越低;而人們的收入越底,則消費傾向就越高。這個理論其實並不深奧,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窮人不得不消費他們收入中的絕大部分;只有富人才有可能將他們收入中的相當一個部分以各種方式存起來。

一個國家的收入如果太過於集中在富人的手中,那麼即使這個國家的窮人想多消費,但是由於他們的支付能力有限,他們的總體消費水準無論如何也高不到哪兒去。正因為如此,一個國家的窮人越多越窮,社會總消費在國民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低。當前的中國正是這個一個國度。根據中國官方的資料,去年,占人口百分之六十的中國農村人口的收入還不到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十四。除此之外,大量的城鎮低收入者和失業人口的收入也是勉強維持生活。

這種貧富收入的極度差距正是中國扭曲的經濟結構的根源。因此,要解決中國經濟結構的問題,必須從改變分配制度入手。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專家分析二零零七年中國經濟形勢 (一)
中共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輕乎不得
中國在線﹕中國經濟的背後
標普預料港股年底前再升一千五百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