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祝融」是火的代名詞?

真珮
font print 人氣: 132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3月18日訊】古時候有一個氏族首領的兒子,他的名字叫做黎,長得威武雄壯、看起來也很聰明伶俐的樣子。黎很喜歡在火堆旁玩耍,自然而然跟火特別親近。黎能把火很好的保存下來,還會用火燒煮食物,用火取暖並驅趕毒蟲猛獸。

在那個時代人們已經懂得鑽木取火的技術,但人們還不太會利用火及保存火種,他們必須經常帶著火種,每到一個地方用完火之後,又得把火種小心的保存起來,這對於遷徙不定的族人來說很不方便。

由於在當時會用火是個大事,所以族人們都很敬重黎。有一次,黎的父親帶領族人長途遷徙,途中黎只把取火用的尖石頭帶在身邊並沒有帶火種。等到大伙兒找到可以安居的地方後,黎就拿出尖石頭坐在石山下面取火,但因為帶來的木柴全是濕的,所以鑽了很長時間,也不見煙火出來的苗頭,黎累得喘著氣、有點懊惱有點生氣。

生氣歸生氣,火還得繼續的鑽,鑽著鑽著………最後煙終於冒出來了。他更加努力的鑽,希望快點起火,但經過一段時間卻一直沒有進展,此時的的黎情急之下竟把手中的尖石頭丟了出去。不料,已經鑽得很熱的尖石頭砸在石山上,喀擦一聲濺出很多火星來。

黎看到這幕景象,馬上聯想到一個取火的好方法。他採了一些乾的蘆花,把蘆花絮放在石頭下面,用尖石頭靠著蘆花擊石取火。一下子經過石頭擦出來的火星濺到蘆花上面,很快就冒煙了,然後他又輕輕的往煙頭的地方用口一吹,一股濃煙便竄出了火苗。

自從黎發現了用石頭取火的方法後,人們就不須再花時間費工夫的去取火,也不用特別的保存火種了。黃帝知道這件事後,就召見他,還封他為「火正官」,並賜姓為「祝融」氏,希望黎能給人間帶來光明的日子。

從這以後,大家就管他叫祝融而不叫他黎了。而「祝融」一詞,在現代更是完完全全成為火的代名詞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古代下對上或同輩間相稱都用「足下」這個敬辭。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恐傷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義,故遁逃走趙。」意思是說︰擔心損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壞了您仁義的名聲,所以逃到趙國。
  • 我國婚嫁習俗中,男女訂婚或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財物就叫作聘禮,也稱彩禮、聘財、財禮。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禮稱為「花紅」,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又《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紅羊酒鼓樂,送到他家。」但是,彩禮為甚麼又稱花紅呢?
  •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其中以君王年號紀年最常見於古典文學作品中,如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全祖望《梅花嶺記》有︰「順治二年」,范仲淹《岳陽樓記》:「慶曆四年春」,而元和、順治、慶曆就是帝王的年號。但是,年號紀年是怎麼來的呢?
  •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佔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 在《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上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又《漢‧蔡邕‧陳實碑》載有:「及文書赦宥,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閉心靜居。」另有《漢‧班固‧白虎通道德論‧卷四‧致仕》上說:「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跂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這些古文裏的「懸車」之年、「懸車」告老、「懸車」致仕,意思都是指年老﹙通常為七十歲﹚辭官退休。那麼,為甚麼用「懸車」來表示退休呢?
  • 在《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上記載:「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意思是陶潛送他兒子一個僕人,並寫信告訴他︰「以你每日的開銷費用,你是難以自己供給自己,現在派一個僕人幫你砍柴汲水。」又《晉書.卷四十一.劉寔傳》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營給。」這裏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燒火煮飯之意,也可以稱為「柴水」。
  •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而官員戴烏紗帽則起源於東晉,但成為「官服」的一個組成部份,卻是開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在宋朝修改後加上了雙翅,一直到明朝後,烏紗帽才正式成為當官的代稱了。
  • 象棋是頗為流行的棋藝活動之一,棋子中除雙方的將帥各設一個外,士﹙仕﹚、相﹙象﹚、車、馬、炮紅黑雙方都是兩兩成對,但唯獨「兵」、「卒」雙方各設五個,而不是設三個或八個,這是為甚麼呢?
  • 我們從報章雜誌或新聞媒體可以知道,近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採用「內閣」這一名稱,來稱呼各國的最高行政機關,而不管是內閣制或總統制,組閣、閣揆、閣員等稱呼也時有所聞。那麼,「內閣」這個稱呼是如何產生的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