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中文字學習策略〈6〉:情境學習

孟憲德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中文字是一種表義文字, 文字本身不因當代的語言變化而有所改變,所以數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經現在的人們仍然可以傳頌不已,然而莎士比亞的原本如不經翻譯,現在的英國人只能望古英文興歎了。學習中文字本身字義和字在文中的意義就更加重要。

在認知心理學閱讀模式中有一派相當注重讀者的舊經驗和文章的脈絡,他們假設讀者會用自身的經驗來注釋文章。如果我們看到一段文字「一隻魚狗從竹林中經過」,雖然讀者不知道「魚狗」是翠鳥,但他必能判斷那是一種鳥類。所以整體情境和意義對中文字的學習相當重要。所以學習中文字時最好融入生活情境。

如果學生學習中文字時僅僅學習孤立的單字很難顯示出字的意義,萬雲英(1993)的研究也顯示,情緒性大和生活經驗密切的詞有生動情境的字能力強憶,所以連結生活經驗,如招牌、廣告、熟悉的情境等的學習生字,必能更有效的學習中文字。例如木材被繩子綁成一束所以口木為束,必能更有效的學習中文字。

除此之外大量閱讀也有助於學習中文字,閱讀有趣的文學作品能藉由文章的內容吸引讀者,也借著內容意義來認識字義,當學生接觸字的機會多了也就漸漸熟悉文字,漸漸掌握字義,字形及字音,經由學生的閱讀及教師的教導,學生即可從半猜半懂的階段進入能準確掌握字的形音義的階段。

從日常生活經驗和文章的意義中學習中文字可以更有意義的學習字義進而掌握字的形音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文字教學過程中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生字學得愈好的學生,學習生字時往往能正確無誤的寫出字形,而且俱有多樣化的學習生字策略,會在一個學習策略不太適合學習時會立即轉換另一種策略進行學習,而學習不佳的學生往往缺乏多樣化的學習策略導至他們常常寫出錯別字。
  • 當學生寫出錯別字時,我們的訂正策略常常是寫出一個正確的字,然後再請他練習數遍。希望他能夠糾正錯誤重新寫出正確無誤的字,然而這種策略真能糾正一切錯誤嗎?
  • 常常發現學生將幫助寫成幫住、柵欄寫成柵「攔」,這些都是學生因為不了解詞的意義所以寫出別字,所以掌握詞的意義進而掌握字義 就能寫出正確的字了。
  • 我們在看到一個陌生的事物往往會用熟悉的事物去詮釋,例如:當看到水中在一種生物很像甲字就有人用甲魚來稱呼鱉。這種詮釋方式就是把新事物用舊經驗去比較、類比來了解新事物,也把新事物融合成自己的經驗範疇,也成了自己熟悉的一部份。

  • 在學習中文字時有一些學生常常寫錯別字卻沒有自己訂正自己錯別的策略,所以中文字的學習常需要教師提供策略而學生學習卻相當被動,然而唐自杰(1965)發現學生主動分析與練習糾正錯別字效果較好,也就是學生必須主動的去對自己學習中文字的狀況提出修正策略。
  • 宋代的司馬光,喜歡讀書,用硬圓木做枕頭,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漢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講學,三年之間不曾朝外看庭園一眼。
  •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插圖,兄逼弟曹植賦詩。(公有領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謝靈運曾說:「魏晉以來,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這也是日後「才高八斗」這個成語的由來。
  • 星象家認為,當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時,表示將會車騎遍野,天下大亂。商朝時的傅說因為輔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為天上的星宿,騎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間。
  • 韓伯俞被母親杖打,卻為母親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見絲隨染料而變色,悲嘆人也會受環境影響而改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