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間的永恆--歷史名城巡禮

聖城爭戰數千載 和平期待彌賽亞

耶路撒冷的歷史舞臺

蔡大雅

人氣 45

【大紀元3月21日訊】西元前15世紀,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來到神為他們預備的流著奶和蜜的迦南地(巴勒斯坦古地名,在今日約旦河與死海西岸一帶)。摩西寫下〈十誡〉作為神與祂的子民的契約,給以色列人遵守。

〈十誡〉中有條戒律禁止殺人,惟作為三教聖城的耶路撒冷在其漫長的數千年歷史中,在宗教上樹立神聖地位的過程中,伴隨著無數悲傷的鮮血。

信仰動搖 內外爭戰五世紀

在尚未進入那流著奶和蜜之地前,摩西帶領人民出埃及來到西奈山。摩西上山接受神的戒律,40晝夜未歸,剛建立起對耶和華信仰的以色列人因此動搖了信念,認為摩西拋棄了他們,心無依歸,便拾回從前的信仰,膜拜起金牛。摩西從山上下來見此情景,將刻著〈十誡〉的兩塊石板摔碎、把金牛焚毀。以色列人因而未能進入神應許他們的土地,在沙漠裏流浪了40年,遭受了多次的瘟疫打擊。

之後,他們用7年的時間,攻克迦南地的31個城邦國家,除了俯首稱臣甘做奴僕的兩個民族外,以色列人將所有民族趕盡殺絕、財物掠奪一空。搶來的土地分給以色列12個支派,將放置摩西〈十誡〉的約櫃安置在示羅,並以之為以色列的首都。

此時,摩西早已不在世,他的繼承人約書亞也年老死去,少了有威望、足以統一全族的領袖,以色列人在得到土地後,各部族就開始互相爭戰;而接鄰的國家與以前定居於迦南地的民族也來侵襲。將近500年的歷史就在無數的內戰與被外敵占領中循環度過。

黃金期短 奪權敗德仍紛擾

以色列自來沒有國王,一個「士師」擔當著宗教上與俗世上的領導角色,直到西元前9世紀,才逐漸政教分離。第一位國王掃羅善戰卻不善治國,他領導分裂的各宗族抵抗外族,戰死後,大衛繼任為王。大衛攻占耶路撒冷並以之為首都,在他的治理下國勢強盛,開始了以色列的黃金時期。

大衛在位40年後逝世,由其子所羅門繼任。所羅門以聰明睿智聞名於世,他在國力鼎盛時大興土木,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上建造祀奉耶和華的聖殿、自己居住的宮殿,以及多個城池的防禦設施。在其統治時期,以色列的國勢達到頂點,放置約櫃的聖殿成為猶太教和猶太民族的精神象徵。

由耶路撒冷的意譯為「和平的城市」來看,當時的人們希望過著和平安穩的日子,「這個國不舉刀攻擊那國」 (以賽亞書,第二章第四節)說明了這殷切的期待。只可惜以色列在其黃金時期亦非全然太平無事,因爭奪政治權力而流血喪命的情況時有所聞,敗德的事件甚至充斥在宮廷之間。

崇拜他神 外族輪番掌命運

以色列人在周圍民族的影響下,逐漸的失去了對自己的神的信仰,轉而崇拜其他民族的神祇。殺生祭祀是當時普遍的宗教儀式,以權力強制人民改變信仰的做法經常引發宗教上的清洗,並不只是毀廟破寺而已,神職人員甚至一般信徒也在劫難逃。

戰爭時動輒屠城,甚至對待敵對的本族人民也不例外。平時宰殺牛羊、危急時殺子獻祭的事很平常;殺夫奪妻、親子逆反逼宮,道德的普遍敗壞與違反神給人的戒律導致社會的動盪和國勢的衰微。短暫的輝煌隨著所羅門的去世而結束,國家隨即分裂為二,北邊十族組成以色列王國,南邊二族稱為猶太王國,互相攻擊的內亂又起。


巴勒斯坦是中東的一個地區,從地中海東海岸伸入內陸。其地域隨時間的不同而不斷變化,至今為止沒有確定的邊界。今天的以色列、西岸、加薩走廊和約旦西部大約位於巴勒斯坦地區。地圖右下方Sea of Sodom即為現今死海。(新紀元)

北國以色列由於位於平原地帶,易攻難守,內部又經常因為爭奪政權、頻繁弒主自立而導致政局不安,立國僅200餘年即為亞述帝國所滅。亞述人毀掉城池,將以色列人擄至亞述當奴隸,而將其他民族遷移至此。以色列人自此流落各國,成為流浪的民族。

南國猶太是大衛王的後裔,由於受丘陵保護,比較容易防守,有為的君王也比較多,所以國祚維持了300多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滅。巴比倫人攻破南國猶太的首都耶路撒冷後,將城牆拆毀、奪走所有值錢的東西、放火焚毀聖殿與王宮,整個城市淪為廢墟。倖存的猶太人被擄至他國作奴隸。直到50年後巴比倫帝國為波斯所滅,在波斯王的同意之下,猶太人始可返回迦南地重整家園,那已經是西元前4世紀中的事情了。

猶太人在千辛萬苦中重建聖殿與耶路撒冷,但王國的獨立性始終無法恢復,自此一直受著外族的統治,波斯、亞歷山大帝國、托勒密王朝、塞孤留王朝輪番主宰著以色列的命運。

各個王朝對宗教的寬容度不同,有的給予猶太人以信仰自由,有的強迫各民族改信宗主國的宗教,因此引起了猶太人的流血反抗。之後,以色列雖然有過約百年的短暫獨立,但隨即又因兄弟鬩牆爆發內戰,結果為羅馬帝國占領,成為其龐大帝國的其中一省,這時歷史已即將走到新的一頁,再過60年,耶穌即將誕生。

耶穌蒙難 猶太人千載流離


西牆又名哭牆,是猶太教最神聖的祈禱地方,每當追憶歷史上聖殿被毀情景,便不禁嚎啕大哭一場,哭牆因此而得名。(法新社)

美國女星莎朗史東曾到耶路撒冷舊城內的哭牆,更依照傳統親吻牆壁,低頭默禱。(法新社)


當時猶太人在原來猶太聖殿廢墟上用原來聖殿的石頭壘起一堵52米長、19米高的大牆,稱為「西牆」,猶太人稱為「哭牆」,看起來和一堵巨大的石牆無異,但它已經成為當今猶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圖片攝於1934年。(Getty Images)

羅馬帝國派遣至猶太統治的希律王是以色列人世仇的後代,據說以冷酷殘暴出名,先後殺害自己的妻兒。根據《聖經》記載,希律王因為害怕預言中以色列將誕生一個王來取代他的統治,所以下令將伯利恆附近2歲以下的猶太男嬰全數殺掉。耶穌就是在這種恐怖的氣氛下出生的。

耶穌在各地傳道,跟隨他的人越來越多,當他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時,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但當他被妒忌他的猶太祭司拘捕後,卻受到眾人的遺棄與百姓的辱罵。他為人民的罪業受盡苦難,最後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被尊為基督,亦即救世主,唯部份正統猶太教者仍視其為異端。因果循環的天理使猶太民族在過去一直是被迫害的對象,至今仍處於紛亂動盪的苦難之中。

西元70年由於尼祿的暴政導致各地反抗,猶太人也在巴勒斯坦地區發起抗爭,羅馬人再次攻破耶路撒冷,夷平城牆、摧毀聖殿,整個聖殿除了西牆外全然無存。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倖存的猶太人淪為奴隸。60年後,羅馬皇帝下令重建耶路撒冷,但只允許猶太人在一年內能入城一天,到西牆前哭泣。西牆就是今日的哭牆。

西元135年,猶太人因被禁止舉行宗教儀式而叛亂,羅馬人鎮壓下去後,將所有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地區,自此猶太民族再次流離失所,開始了近2,000年流離漂泊的歲月。

在這個時期,基督教慢慢興起,雖然遭受多次殘酷的迫害,卻仍然在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傳播開來。隨著基督教的流傳,耶路撒冷作為耶穌基督受難及升天之地,在基督徒的心目中漸漸具有特殊的意義。

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勒令〉使基督教成為合法的宗教,並給予諸多政治上與經濟上的優惠待遇。帝國境內的基督徒可以自由的前往耶路撒冷朝聖。與此相反的,猶太教正式開始遭受迫害,在往後基督化的歐洲社會裏,迫害持續了數百年之久。


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它被認為是耶穌殉難和復活處,現在由6個教派共同掌管,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的典型。圖中圓頂上有十字架的即為聖墓教堂。(法新社)

教徒們在聖墓教堂裏的塗油禮石前(Anointing Stone)跪拜、親吻,據說耶穌死後被放置在這塊石頭上清洗身體。(法新社)

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牆壁上的馬賽克壁畫,畫中可清楚看見耶穌受難時的情景。(Getty Images)

耶路撒冷因為基督教的強盛而被妥善保護,在其中建立了幾座重要的教堂,其中包括聖墓教堂,即為遮蓋耶穌墓穴而建的教堂。羅馬帝國在4世紀末分裂為二,首都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掌管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中東地區。此時的宗教氣氛相對比較寬容,猶太人被允許回到耶路撒冷居住,這段難得的平靜歲月只持續了一世紀。

三教聖殿 數百年重建不斷


從耶路撒冷上空俯瞰西元634年建造的奧馬清真寺(岩石圓頂清真寺),圖中金色圓頂的即是岩石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法新社)


耶路撒冷郊區的Abu Dis,一個可以俯瞰耶路撒冷老城全景的地方。(法新社)

7世紀,阿拉伯帝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因為阿拉伯人相信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是在耶路撒冷升天接受《古蘭經》的,所以耶路撒冷也成為回教的聖地。西元634年,穆斯林軍隊占領了耶路撒冷,並在猶太人的聖殿廢墟上,建造奧馬清真寺(岩石圓頂清真寺),後來又建立了阿克薩清真寺。此後400年間,耶路撒冷歷經大馬士革、開羅及巴格達的回教王朝統治。

為了將耶路撒冷自回教勢力解救出來,歐洲的基督教世界從西元1096年開始發起十字軍東征。在200年間,歐洲的貴族與百姓甚至兒童組成8次龐大卻無紀律的軍隊,進攻耶路撒冷。無數的人死於途中,剩餘的十字軍攻破聖城,屠殺了為數眾多的猶太人與穆斯林居民,種下了基督教與回教世界互相敵視的歷史宿怨。

基督徒在耶路撒冷建立了天主教的耶路撒冷王國。這個王國只勉強維持了將近100年,就又被回教的阿拔斯王朝重新占領。此後耶路撒冷在綿延的戰火中輾轉於各個民族之間:阿拉伯人、基督徒、蒙古人、埃及人、突厥人,直到16世紀上半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再占領耶路撒冷為止。

耶路撒冷在這數百年間,不斷的被破壞又重建,蕭條沉寂;人口逐漸減少,但組成分子卻因為歷史原因而變得極為複雜,將近10個民族生活於此。僅16世紀初鄂圖曼土耳其的初期統治,曾使耶路撒冷恢復昔日生機,但隨著帝國勢力的衰退,耶路撒冷淪為廢墟般的城市,人口不到8,000,分成4大類,居住在方圓只有一平方公里的老城裏各自的聖地附近。

耶路撒冷對於三教而言,仍是個重要的地方。19世紀猶太人趁著土耳其帝國無力管轄之機逐漸遷入耶路撒冷,城市才又重新開始發展。1917年英國占領耶路撒冷時,居民區已越過用城牆圍起的老城,在西邊及北邊的城外形成一新城鎮,而老城成了貧窮的地區。

恩怨糾葛 和平之城待解救

1948年猶太人漂泊近2,000年後,在回教國家包圍下重新建立國家。歷史上結下的糾葛恩怨依然束縛著耶路撒冷,直到今日,動亂與流血仍然籠罩著這「和平之城」,以阿問題成為世界動盪的因素之一。擁有5,000年歷史的古城,可能只有在眾皆期盼的「彌賽亞」來臨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吧?!

──原載於新紀元週刊第八期http://mag.epochtimes.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千餘年前雅典城裡 一個黃昏
靜觀亞歷山大港興衰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1000步的繽紛台灣】台中超質感森林住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