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蘇軾:賈誼論

蘇軾
font print 人氣: 102
【字號】    
   標籤: tags: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堯舜,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歷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音:基)一日得行其道。將之荊,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之勤也。孟子去齊,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游浸漬(音:自)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弔屈原,紆鬱憤悶,趯(音:月)然有遠舉之志。其後卒以自傷哭泣,至於死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

愚深悲生賈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誼之臣,則知其有狷(音: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賈誼:亦稱賈生,漢洛陽人,年十八,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請改朔正,易服色,制法度,興禮樂,帝欲任為公卿,周勃、灌嬰等忌而毀之。出為長沙王太傅,渡湘水,為賦以弔屈原,蓋以自況。尋遷梁懷王太傅,頗得治體。梁王墜馬死,賈生自傷為傅無狀,歲餘亦卒,年僅三十三。
漢文:即漢文帝,名恆,高祖之子。仁慈恭儉,以德化民,在位二十三年,海內豐殷,天下大治。
歷試於天下:指孔子周遊列國,尋求用世行道之機會。試,用。
荊:地名,指楚國。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魯人。孔子弟子。
申:繼。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晝:齊邑,在今山東省臨淄縣,為孟子自齊返鄒必經之道。
公孫丑:姓公孫,名丑,齊人。孔子弟子。
豫:歡喜、快樂。
絳侯:即周勃,沛人,隨高祖走天下,為西漢開國元勳之一,官太尉,文帝時任丞相。文帝先為代王,諸呂亂平,周勃迎立之。
灌嬰:睢陽人,亦西漢開國元勳之一,官太尉,進至丞相,封潁陰侯,也是迎立文帝的功臣。
優游:從容不迫的樣子。
浸漬:逐漸感染。
湘:湘水,在今湖南。
屈原:名平,字靈均。戰國楚之公族,仕為楚懷王左徒,為同列上官大夫靳尚輩所讒,前後被流放漢北、湘南,終自沉汨羅江而卒。
紆鬱悶憤:紆鬱,愁思旋繞不已。悶憤,鬱結不疏的樣子。
趯然:趯,同「躍」。
自傷哭泣,至於死絕:指梁王墜馬死,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餘而卒。
遺俗:謂前代遺留之世俗,言不合時宜也。
苻堅得王猛於草茅之中:秦王苻堅因呂婆樓以招王猛,一見大悅,自謂劉玄德之遇諸葛孔明也。乃以國事任之。草茅,謂在野。
狷介:廉潔耿直。
病沮:困敗。沮,消極失意。
發:指發揮心中情思。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蘇轍(1039~1112),享年74歲,字子由,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為人沉靜簡潔,鮮言寡欲,性孝友。“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宋史蘇轍傳》)。
  • 【大紀元2月6日報導】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專題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六日電)劉和平等旅外藝術專家今天在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梳理「北宋書畫家郭忠恕之死」、「米芾的作品表現」以及「李公麟的敘事畫」等,一窺北宋文人承載著豐富的藝術風華;同時,也從蘇軾與周遭文人的互動,發掘繪畫中隱含的「密碼」。 
  •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書畫家,曾任翰林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卻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實他自己已經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南華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遊。”(《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 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餔(音:逋)糟啜醨(音:離) ,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福可喜而禍可悲也。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於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謂求禍而辭福。夫求禍而辭福,豈人之情也哉?物有以蓋之矣。
  •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歎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音:須)俞之聲, 歡忻(音:心)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是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 文乃作者貶官黃州時,和賓客遊歷赤壁以後所寫。當時作者誤認為所遊之赤壁即為赤壁之戰的赤壁,所以文中對周瑜、曹操興起一些感慨。蘇軾這次遊赤壁是在秋天,同年冬天又重遊一次,也寫一篇賦,為了所區別,故有前後赤壁賦之分。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音:板)。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 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