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撒奇莱雅族海祭 祈丰收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花孟璟/丰滨报导〕今年一月正名为原住民族第十三族的撒奇莱雅族,昨在丰滨乡矶崎村举办正名后第一次海祭,全部落渔民通通参加,祭典后还有塑胶筏下海抓龙虾,象征一整年的收获。

海祭又称捕鱼祭,只要部落靠海或靠河,因为必须靠水吃饭,包括阿美族、噶玛兰族及撒奇莱雅族都会举办,可说是三族共通的祭典。

撒奇莱雅族原居花莲奇莱平原,包括立雾溪以南、木瓜溪以北。一八七八年加礼宛事件被清兵镇压,族人四散,包括寿丰乡水琏、丰滨乡矶崎、瑞穗乡马力云都有不少撒奇莱雅人。其中矶崎村有一百多户撒奇莱雅人,人数将近三百人。

矶崎靠山也靠海,村民的生活除了塑胶筏出海捕鱼、海边采集海胆、海螺,也有猎人在海岸山脉打山猪、山羌、飞鼠及果子狸。

矶崎村加祭山神

因此,矶崎村海祭除了祭海神,还特别加祭山神,也是矶崎才有的特殊景观。祭典昨天上午举行,现场准备鸡、猪、鱼三牲当供品,由部落祭师及头目吴阿春等率族人以族语诵祈祷文,秉告山神及海神,祈请神灵保佑一整年满载而归。

丰滨乡长张进德也是撒奇莱雅族,他说,矶崎村是东海岸第一个办海祭的部落,深具文化特色,每年都是三月底举行,接下来其他东海岸部落才会陆续办海祭。

祭后下海抓龙虾

祭典活动后,族人也立刻从沙滩推塑胶筏出海,将前一晚抓好、装在网笼的龙虾捞上岸,乡长张进德也一起上船抓虾,象征全年都会有好收获。

——————————————————————————–

拜猪头、烧金纸 融合汉俗


矶崎部落头目吴阿春(左一)把供品切下的肉分享给族人,每个人还要用双手去接,不能用碗来装,以表达敬意,供品吃下去可以好运一整年。(记者花孟璟摄)

〔自由时报记者花孟璟/花莲报导〕东海岸部落在每年三、四月间东北季风歇息后,都会举办海祭,丰滨矶崎村的撒奇莱雅族海祭,祭典供桌上,除了米酒外,还拜猪头、鸡、鱼等,甚至还烧金纸,饭前祷告又是基督教仪式,可说融合汉俗等多种文化。

海祭是矶崎部落的年度盛事,全矶崎村有十四艘胶筏,胶筏主人都要赞助金钱,作为海祭的经费。渔民说,虽然飞鱼季还没开始,但渔民已经开始陆续抓到飞鱼了,显示海神有保佑!

传统的捕鱼祭是以小米?糬、米酒及山猪肉祭神,惟现在海祭的供品已经有变化,不但仿照汉俗,以猪头、全鸡、全鱼的“三牲”祭海神,包括祭司、头目也都拿香拜拜、口念祈祷文、烧金纸,还将拜好的香插在供品上,与汉俗无二致。

有趣的是,海祭告一段落,族人聚集在一起吃饭,饭前祷告却是依基督教习俗,祷告完一声“阿门”,众人才举筷。

昨天,头目吴阿春把切好的祭品三牲,分享给在场的每个族人,族人拿供品时,必须用双手接下以示敬意。吴阿春说,希望借此向海神分得一整年的好运气。

——————————————————————————–

龙虾达人阿辉 摸黑潜水抓龙虾


丰滨乡矶崎村有个“名人”,在当地只要提起“阿辉”(见图,左为丰滨乡长张振挥,自由时报记者花孟璟摄)

〔自由时报记者花孟璟/丰滨报导〕众人皆知,阿辉平常在矶崎海水浴场当救生员,夜里摇身一变,专抓野生龙虾。藏在海底石头缝、珊瑚礁里的大龙虾,阿辉靠着手电筒寻找龙虾发亮的“眼睛”,徒手一抓就进了网笼,光是一个晚上就能有上万元收获。

花莲的东海岸多数都是礁岩地形,在岩石缝、珊瑚礁旁,有着野生的龙虾生存。大海就像是东海岸原住民的“生鲜大冰箱”,大餐厅里论两卖的大龙虾,在这里只要会抓就吃得到,是东海岸原住民的“平民美食”!

张振辉早先在台北县开电动玩具店,几年前回到故乡矶崎,努力考上救生员执照,生活型态也全部改变。白天是救生员,假日则带领观光客从事溯溪、攀岩垂降、浮潜等活动。阿辉还会抓龙虾给游客吃,他最推荐的龙虾吃法,就是活龙虾剖半后直接在海滩上炭烤,淋上一些美乃滋,他说“滋味好到不行!”

龙虾怎么抓?他说,龙虾白天躲在岩石缝隙,不好找,晚上才会外出觅食,所以他都是趁夜间拿着手电筒,直接闭气潜入海里摸虾,只要用手电筒一照,龙虾的眼睛会反射光线,不难找到,徒手抓就有,一个晚上如果运气好,就能抓上七、八公斤甚至十公斤,卖给餐厅一公斤一千元。

阿辉说,有月亮的晚上光线太亮、以及农历十六、初一的前后适逢大潮,海流比较湍急,龙虾都不喜欢出来,扣除这些时日,夜里就是龙虾出没的时间。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