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宋 曾鞏:贈黎安二生序

(大紀元圖片庫)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北宋時,歐陽修提倡「師古」、「明道」的古文,曾鞏、王安石、三蘇皆響應,造成宋代文風的轉變。但當時西崑體(其特色為模擬李商隱詩風,詞藻富麗,聲調鏗鏘,好用僻典)駢偶的文體還很流行,於是世俗多譏笑寫古文之人。從此文張中,可見當時文壇潮流的趨向。


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音:位)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余言以為贈。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於心 矣,乃將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於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於於里人。」 余聞之,自顧而笑。夫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於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於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音:具)止於笑乎?然則若余之於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於解里人之惑,則於是焉,必能擇而取之。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郡:今河北趙縣。蘇軾之遠祖味道,為唐時趙州人,故云。
同年友:謂同年登科之朋友。曾鞏與蘇軾同登嘉祐二年通士。
閎壯雋偉:形容規模偉大挺秀。
魁奇:傑出異於平常。
頃:不久。
江陵:今湖北江陵縣。
司法參軍:官名。參軍,郡府中參謀軍務之官員,並冠以職稱,掌司法者,為司法參軍。
斯文:此種文章,指古文,與時文不同。
迂闊:思想言行不合實際。迂,曲折,言行誇誕、不切實際。闊,廣、大。
庸詎:反問之詞。庸與詎同義,何也。猶言豈只。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音:聳)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音:薩),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音:匆)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 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音:促)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 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

  • 余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安之計。蓋未嘗不咎其當時之士,慮患之疏,而見利之淺,且不知天下之勢也。
  •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覆觀誦,感與慚并。夫銘誌之著於世,義近於史,而亦有與史異者。蓋史之於善惡,無所不書;而銘者,蓋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懼後世之不知,則必銘而見之。或納於廟,或存於墓,一也。茍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此其所以與史異也。

  • 《帝鑑圖說》插圖《望陵毀觀》,描繪唐太宗體從魏徵勸諫,拆毀了台觀。(公有領域)
    唐太宗嘗言:「至如隋煬帝暴虐,臣下鉗口,卒令不聞其過,遂至滅亡,虞世基等尋亦誅死」。如果有這樣的一個暴政,不僅「防民之口」,官員們還肉麻的為暴政歌「功」頌「德」,這樣的政權又能維持多久呢?
  • 一座燕子樓,引來文人墨客無限懷念。而樓主是大唐的一名歌妓,名叫關盼盼。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等人吟詠燕子樓,必會提起那位忠貞的美人。
  • 作者:唐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