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跟世界說再見》序

把握當下人生

文/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這是一本不尋常的好書,雖然頁數不多,但裡頭醞釀的生死哲學卻使我在一年前讀了之後,迄今仍然無法忘懷。

本書有兩位作者羅倫斯‧山姆斯(Laurence Shames)以及彼得‧巴頓(Peter Barton)。後者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在47歲事業正達巔峰時,被發現罹患胃癌。當最後確定已無法治癒時,他邀請名作家山姆斯來與他一起回顧他的生命,以及觀察他在步上死亡之路的感情起伏、看法轉變以及他對人生的感觸與心得。

透過山姆斯的細膩文筆,本書將這位瀕臨死亡的人對生命的「回顧」與「當下」的諸般感觸,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利用時空交錯的手法,娓娓展現於書中,使讀者對人生的不可逆料,以及把握當下永不屈服的人生哲理有更深的體會。

我想這本書特別有幾個主題,綜合巴頓的「回顧」與「當下」可以歸納如下:
夫妻父子之愛:他坦承自己婚後對男女觀念完全改變,竭誠用心呵護愛情,努力做一個能給予愛妻滿足的好先生。他提到在妻子三次生產時,他總是穿同一件他非常珍藏的粉紅色與白色紋線襯衫,進入產房親手剪斷孩子們的臍帶,以見證他們的獨立。

當他最初診斷出胃癌時,他不忍心讓親友擔心,而以胃潰瘍開刀為名告訴大家。然而,一年半後癌症復發,他與太太為了要不要告知11歲、9歲與7歲的三個小孩自己的病,花了許多時間商量。

對癌症的體驗:他說,癌症對病人的傷害不只是損壞健康,它也改變了病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別人看到這種病人就好像只有看到癌症,好像你就再也與大家不一樣。他也說,有人戲稱癌症的好處是它不會突然殺死病人,它會讓你有時間整理你的房子、思考感情、整理思緒。

他對癌症復發所引起病人心理上的打擊,也有很深刻的描述。他說:「第二次得到癌症的心理打擊比第一次獲知癌症的打擊要強上兩倍以上,因為這更容易使人聯想到死亡。」

在步向死亡的路上,他深深領悟到身體可以被疾病侵蝕打敗,但至少心靈可以不必蒙難。他說,也許我們對疾病的態度不應該是用「戰勝」、「搏鬥」,而應該是希望能夠與疾病達到和解,以換取心靈的平靜。「接受並不就是放棄」是他最後的日子裡所悟出來與病魔奮鬥的心得。

對生死的看法:過去自己健康時只是一直高瞻遠矚,只是想著將來,而從未好好活在當下。「癌症使我有機會對『現在』更有機會去瞭解。」他也很感慨地說,過去自己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但死亡的來臨教會了他,人需要有耐心。

這本書出版於2003年,目前已名列美國暢銷書。巴頓生前老友名演員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推崇這本書說:「對我們這些認識他的好友,這本書只是證明他的『一個短暫但卻充實的生命』之美,但對第一次透過這本書而認識他的人,他們可以分享我們所知道的彼得.巴頓的秘密,他的本能與天才的靈感」。

我真的喜歡這本書!也想向國內醫界朋友、醫學生,以及愛書的讀者,尤其是喜歡思考生、老、病、死的讀者們,鄭重推薦這本有豐富內涵的好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她有好些非常動聽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頭銜:監察委員、國統委員、社長、總經理等。但是,她寧願被人叫她記者。

  • 在與鄭振鐸輩分相當地位又大致接近的那批作家中,他是仍與我們關係較多的一位。

    詩歌當行時,我們看鄭譯泰戈爾《新月集》和《飛鳥集》;圖文書時興時,他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被不止一次翻印;「書話」走運時,後人所編《西諦書話》也成了範本之一。這未必是多大的緣分,卻頗為持久。現在《失書記》在台灣出版,也是一個證明。

  • 我們的歷史上,有了好幾次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這是最徹底的燒書,最徹底的愚民之計,和一般殖民地政府,不設立大學而只開設些職業、工藝學校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不論做了多久的父母,都還是會有絲惶恐,唯恐自己沒有找到最正確的教養方式,擔心自己是否一念之差害了孩子一輩子,覺得若不是當初如何如何,小孩今天可能會更有佳績。
  • 習快樂指數(H)=學習動機(M)×學習自由度(F)×學習成就(A)

    學習到底是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可以掌握學習的快樂指數,孩子自然會覺得他們是在快樂的學習。

  • 這本書是我十年以來日記的一部分,記錄了自己成長過程中一顆心的歷練。

    最初寫這些字的時候,是寫給自己看的,有些寫給了我所逗留的網站。那些網站裡沒有熟識我的人,讓我覺得自己可以像個隱形人一樣,把自己在生活中不敢說的,羞於表達的心聲袒露出來。對愛的人緘默,對陌生人說心事,文字是我精神成長唯一的出口,那是在獨自詢問生命真相時無法壓抑的大聲呼喊,也是不想苟且流俗的決絕姿態。

  • 我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女同學叫流光,她死於一場車禍。死的第二天,是她十八歲的生日。

    在最初的一個月裡,班上的同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熱烈地議論著。大家對這樣的離去充滿了關注。悲傷不能說一點兒都沒有,但那只是個別人的感受。有更多人是披了悲傷的外衣,津津樂道著她死時的慘烈。畢竟,這世上苟活下去的倖存者是大多數,而意外夭折的黑髮人寥寥無幾。

  • 中醫歷史悠久,中醫文化源遠流長,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中藥寶庫蘊藏豐富。幾千年來,中醫在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維護國民健康貢獻至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
  • 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太守時,杭州已有37萬多人,而此時的杭州連一家醫院也沒有。蘇東坡上任後,每遇疫病流行,不得不去請外地名醫為百姓治病,然後將名醫的診斷標準及方藥,抄貼滿城,以供老百姓自行找藥,治癒疾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