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運甓翁—陶侃

阿哲;圖:素素
font print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5日訊】

陶侃是東晉的名臣,他曾擔任侍中、太尉、大將軍等握有政務及軍事權力的高官。雖身居高位、重權在握,但始終勤於職守、廉潔自律,保持自己的氣節不變,故極為後人所推崇。

非此母,不生此子

陶侃的父親很早就過世了,重擔就全部落在陶母的身上,她日織麻、夜紡線,以供兒子讀書,並且還經常一邊工作,一邊陪伴陶侃讀書。

陶侃長大成人後,找到了一份「監魚梁」的官差。有一次,有人在魚庫裏取了些魚,做成糟魚送給他,他捨不得吃,就差人送給母親。他的母親問明原由後,得知是官物,十分生氣,就把糟魚重新封好,叫來人連同原物帶回,並附上一封信,信中寫著:「你現在管漁業,就拿官府的魚送我,如果以後你的官位更高或管理府庫錢糧,豈不要把官府的錢糧往家裡搬了嗎?」陶侃看完信後深感懊悔,暗下決心不辜負母親的期望,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清官。

有一次,陶侃的朋友范逵遠道來探望他。把朋友安頓好了以後,他心裏卻犯愁,因為倉促間家裡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招待客人。陶母見此景悄悄離開家,不一會兒酒菜就帶回來了;外面風雪大,找不著馬料餵朋友的馬,陶母也很快的找到馬料,解決了這個難題。後來陶侃才知道,酒菜是母親拿自己的青絲長髮換來的;馬料是母親抽出自己睡的草席剁碎後得來的。後來范逵得知此事,感慨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

范逵回去後,在廬江太守張夔面前極力舉薦陶侃。張夔召陶侃面試,見陶侃儀表非凡,就讓他擔任督郵兼樅陽縣令。陶侃從此踏上仕途,從文職到武官,最後成了朝中的重臣。

搬磚的故事

陶侃擔任大將軍平定蘇峻之亂後,立有戰功,任荊州刺史。有人因妒忌而陷害他,使他被降調到偏僻的廣州地區。

廣州地區政務輕鬆,經常無所事事。日子一久,陶侃覺得這樣下去,會把身體荒廢了,於是早上把一百塊磚從前院搬到後院,晚上又把一百塊磚從後院搬到前院。鄰居看在眼裡,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陶侃說:「我現在過著安逸的生活,不如此的話,以後要打仗恐怕就難以勝任了。」

他回到荊州後,儘管公務繁忙,可是仍堅持每天搬磚,以此磨練自己意志。後人因此稱他為「運甓翁」。

愛惜物力,珍惜資源

陶侃戎馬生涯四十餘年,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因此對於不珍惜資源的人,很不以為然。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就問他稻穗那裡來的,那人回答是隨手採的。陶侃聽了之後很生氣,當場訓斥道:「你不但自己不種莊稼,還要糟蹋別人的糧食。」那人被責備後,頓時不知所措。

任荊州刺史期間,有一回地方上造船,他叫人把造船剩下的竹竿和木屑收藏起來。大家對於陶侃此舉都議論紛紛,不明白他保存這些廢物有什麼用?到了冬天下起大雪,路面又濕又滑,很不好走,陶侃叫人把木屑拿出來鋪在地上,有效地解決了人車通行的問題。

後來國家發生戰爭,要造戰船,可是沒有足夠的釘子可用。陶侃拿出收藏的竹竿,劈成竹釘,解決了造船的困難;陶侃去世後,東晉大將桓溫要伐蜀,發現缺少裝船用的竹釘,於是陶侃生前保存的竹頭又派上了用場。至此,人們才明白陶侃愛惜物力的用心。

在他的節儉的影響下,荊州地區的人民都養成了勤儉的風尚,從而使農業迅速發展,成為當時的富庶之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蒙恬是秦朝的武將,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年輕時曾經獨自帶領一支分遣隊攻克楚國;被起用為將軍後,又率兵大敗齊軍。
  • 他七歲時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是自古以來孩童們學唐詩時常背誦的一首好詩。
  • 春秋時,齊桓公派兵攻打魯國,此次戰役中魯莊公任用曹劌指揮作戰,從而使他由原本的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出人意外地打敗強盛的齊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
  • 袁崇煥,廣東東莞縣人(一說廣西藤縣人)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35歲中進士,官授福建邵武知縣。
    袁崇煥為官清廉閑暇,潛心研讀兵事,常與人評論兵法戰例,一些遼東校卒退伍日歸縣,親自拜訪虛心討教遼東山川地理,風士人情,敵我態勢,對遼東戰事瞭如指掌。
  • 霍光,字子孟,漢武帝元光年間出生於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霍光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
  • 關羽字雲長,是三國蜀漢時的大將,因為人忠義,廣受後人推崇,尊為「關公」,亦稱關帝、關聖、武聖等。
  • 有一回,關羽領命攻取長沙,長沙有一老將黃忠,不但武藝高強,且射箭百發百中。關羽與他大戰一百多回合,仍不分勝負。後來關羽用拖刀之計,引黃忠追趕,黃忠不慎跌到馬下,關羽不趁人之危,要他第二天換馬再戰。
  • 鄭成功原名森,明隆武皇帝對他極為賞識,曾封他為御營中軍都督,賜姓朱,改名成功,故後人稱他為「鄭成功」或「國姓爺」。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