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宮殿建築 體現帝王敬天畏神

王晶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9日訊】幾千年來,擁有無上權力的帝王在建造他們的家園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建「順應天意」的家。所以幾千年來宮殿形式變化很小,就是有也只是在建築細節上,因為「天道」是永恒不變的。

相傳,明朝初年宰相劉伯溫負責修建北京城皇宮,他夢見玉皇大帝把他召到淩霄殿上說:「你朝皇帝要修蓋皇宮,你告訴他,天宮寶殿是1,000間,凡間宮殿萬不可超過天宮。你還要告訴他,要請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於是,劉伯溫把明朝故宮建成了999間半,在宮殿門口擺著36口包金大缸,在故宮裏挖了72條地溝。外邦聽說劉伯溫請了天神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保護皇城,也就不敢興兵作亂了。

歷代帝王自稱受命於天,認為代表土地和五穀的社稷是國家構成的基礎。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皇帝要在社稷壇舉行大祭,如遇出征、班師、獻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舉行社稷大典。

古人順應天意

祭祀前,皇帝須沐浴更衣,有的還要齋戒幾日以表誠心。雖然,在人間皇權至高無上,但皇帝最終還得聽上天的旨意,時常反省自己哪個行為不合天意,以致民怨紛生,動搖了江山社稷。

大臣上書進諫時,常提到的也是順從天意、遵從古訓。在中國半神文化中,古訓就是上古時期人們從上天得到的啟示而給社會定下的行為規矩。

當一個皇帝昏庸無道,老百姓起義時,打出的也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在古代,人們普遍相信代表善的「天道」的存在,認為做人應該順應天意。

現代人隨心所欲

在現代,沒有人有古代帝王所擁有的權威,但現在的人卻在造房子上顯示出了更多的隨心所欲,首先考慮的不是上天定下的不變的規範,而是使用上的方便舒適。

關於美觀就更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一段時間流行的是混凝土塊和大玻璃的組合,顯示出工業化的簡潔;過一段時間又流行不規則的形狀,連牆都是斜的;再過一段時間,自然純樸的木頭房屋又成了潮流。

古代的建築體現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和人文環境,而現代建築也是因為人們的內心發生了改變而改變成現在的表現形式。如果想讓建築重新找到和諧的秩序,擁有真正的文化內涵,那麼,只有先改變人們的內心才能做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七日電)台北市文化局今天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坪頂古圳登錄為文化景觀,這也是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化景觀保存的文化資產案例。此外,文資委員會也審議通過周進春茶行製茶工場、太平町店屋登錄為歷史建築。
  • 【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七日電)根據中央銀行今天公布最新統計,三月金融機構購置住宅貸款餘額達新台幣4兆4625億元,比二月增加81億元,建築融資貸款餘額9026億元,比二月增加189餘億元,雙創新高。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 提起秦始皇,總是和無數的「第一」及「唯一」聯繫起來,他是名符其實的「始皇帝」,是本次人類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國的皇帝。
  • 共產邪靈無孔不入,從消滅肉體到荼毒精神世界,再到破壞歷史文物與古蹟,徹底斬斷中華文化、精神信仰以及傳承數千年的傳統。(Fotolia)
    歷經元、明、清三朝,整個北京城浸透著佛、道、儒的思想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