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時光 瑞士教會人士懷念台灣歲月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4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七日專電)在瑞士中部小鎮布魯嫩的聚會中,三十多位年長瑞士人沉醉在美好回憶中,熱切地討論他們早年在台灣偏遠地區的工作,雖然非常艱困,但是最美好的時光。

八十六歲的台東馬蘭修會派魏克蘭修女,四年前在瑞士教會總部堅持下,才依依不捨離開台灣。她驕傲地說,在台東山區一直以摩托車代步,到八十多歲還是如此,並且是「無照駕駛」。

不過,她立即補充,「50cc」不需要駕照,加上大家都認識她,不會被警察攔下。

過去五十多年,瑞士天主教白冷教會、聖十字修女會的的一百多位神父、傳教士、修女及義工,在台灣偏遠地區的義行已深植人心,幾乎成了傳奇性人物,魏克蘭就是個典型。

因為年歲已長,許多人回到瑞士,但對台灣的關懷卻絲毫未減。在台灣駐瑞士代表王世榕每年邀集的聚會中,大家雖然都已是七、八十歲的長者,四、五十年前的年輕歲月又湧上心頭,大家想的、說的都是當年最美好的事物。

魏克蘭說,她的足跡走遍台東、關山、尚武等地區,除了傳教外,還進行醫護、教導原住民縫製服飾等。由於一個人住在簡陋的環境之下,可能加上騎摩托車,瑞士修女會總部不放心,四年前堅持她回到瑞士。

依麗華是位義工,在蘭嶼工作四年,她回憶說,當時每個月薪水五十瑞郎,每天就是不斷的工作。她還記得駐軍養的牛破壞了田地,使當地人沒有收成可用,但又敢怒不敢言。

她就憑了「年輕姿色」,自告奮勇與駐軍交涉,結果得到白米的賠償。

依麗華說,四十年前的蘭嶼是如此美麗,可說是世外桃源,但現在受到外來事物污染,在商業掛帥之下,蘭嶼已改變了許多,令人感到遺憾。

魏主安神父於一九五三年就到台灣,服務時間最長久,也是這批瑞士人中的「大老」,國語、台語、原住民語都朗朗上口,在台灣五十多年的魏主安不但以「台東人」自居,並是台東縣榮譽縣民。

賈斯德神父在台灣四十多年,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就是重建當時已瀕臨消失的原住民語言的文字。在過去一百多年,原住民先是被日本人統治,許多部落只講日語,在國民黨主政初期,全力推行國語,也不鼓勵原住民使用自己的語言,當時政府官員告訴他,不必過度熱心提倡或保存「山地話」,因為很快就被忘記了。

不顧政府的壓力及本身的困難,賈斯德還是與另一位神父,以七年的時間,重建布農及排灣族的文字,期間他還跑到菲律賓尋找、研究原住民語言文字。

賈斯德欣慰地說,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現在基本上已有完整保存,如能被列為國家語言,對於語言的權利、保護及發展,將會有更周嚴規範,當然具有正面意義,他完全贊同。

懷念早期美好時光的同時,他們掩不住對台灣原住民的關切與憂慮。貝惠德牧師較為悲觀地的表示,由於社會、文化變遷,許多原住民已移居城市,原住民社會人口出走,加上傳統文化飽受外力衝擊,台灣原住民不但是弱勢族群,甚至文化傳承也面對斷層危機。

賈斯德與依麗華說,早期的原住民只有在節慶時才喝自釀的「小米酒」,但在平地人的影響下,米酒取代了小米酒,更造成了嚴重酗酒問題。

「愛台灣」對這批瑞士人不是口號,而是幾十年的具體行動,相對於許多台灣人隨時將「愛台灣」掛在口中,更凸顯了他們對台灣真誠的愛。

早年積極參與社運及工運的王世榕說,台灣不能忘記他們,透過每年一度餐聚向他們表達不成比例的敬意,是他必須要做的。


駐瑞士代表王世榕日前在布魯冷以餐會感謝瑞士天主教白冷教會、聖十字修女會對台灣的關懷與貢獻。圖為早期的相片勾起了三位修女的回憶。//中央社


駐瑞士代表王世榕日前在布魯冷以餐會感謝瑞士天主教白冷教會、聖十字修女會對台灣的關懷與貢獻。圖為八十六歲的台東馬蘭修會派魏克蘭修女,回憶起當年以 50CC機車行遍台東山區的美好時光。//中央社
相關新聞
調查:華爾街將數十億資金投向遭制裁中企
1個飯糰需動用20輛車 日本運輸新規衝擊物流
中共強迫勞動 美議員促嚴厲打擊從中獲利公司
肯尼亞軍機墜毀 國防軍司令等10人遇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