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花的故事】花中醉客~木芙蓉(上)

陳運造

人氣 37

中國古代以芙蓉為名的花有兩種。一種名叫草芙蓉 ,又名芙蕖,也就是蓮花。世俗所謂的「出水芙蓉」和古詩「涉江采芙蓉」中所說的「芙蓉」,都是指這種在植物學上屬於睡蓮科的水生花卉而言。

另一種為木芙蓉,別稱地芙蓉或木蓮,近代也常簡稱為芙蓉,則是屬於錦葵科的灌木。莖高3-4公尺,葉稍呈心臟形,掌狀三至五淺裂,邊緣有鈍鋸齒。花在夏末秋初比菊花先開。這時期,別的花多已凋謝,只有它開得燦爛艷麗所以有人叫它「拒霜花」。蘇東坡的詠芙蓉詩也說:「千秋掃作一番黃,祇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古人對芙蓉一向有很高評價,說它清姿雅質,獨殿群芳。不過,相傳在遠古時侯,它卻是毒死炎帝神農氏的可怕植物呢!

當神農氏教導人們播種五穀,解決了基本民生問題以後,由於看到民間還有許多疾病流行,所以又遍走深山大澤,找尋百草做藥,以便治病療痛。他找藥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將採來的藥草,用自己身體先做實驗,然後再把經驗告訴人們。他用這種原始辦法,雖然找到了不少妙方。可是,有一天當嘗試一種紅色的花朵以後,卻不幸中毒而死。使得終生為人民謀求幸福的他,直到最後一口氣,還用寶貴生命,告訴人們:這種在秋冬間開放的美麗花朵是有毒的,不要入口,真是令人敬仰之至。人們為悲痛他的猝死,和提醒大家不要重蹈覆轍,便把那開紅花的植物叫做「斷腸草」。而這種要人命的花,不是別的,正是這裹要向大家介紹的「芙蓉花」。詩仙李白曾經因此也寫下:「昔作芙蓉花,今為斷腸草」的詩句。

芙蓉原產地,在中國西南方的蜀地,尤其是成都一帶種植最多,據說這是由於五代時侯,當地(蜀國)的花蕊夫人特別喜愛芙蓉花,而命花匠為她種了四十里,把那兒妝扮成一個花都的緣故。後來成都即因此擁有「蓉城」和「錦城」的美名。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的花蕊夫人,是當時才貌雙全、名聞天下的大美人。她不僅喜愛芙蓉花的姿色,並且還用芙蓉花搗汁染布,以花繪為帳,稱為芙蓉帳,確是十足的芙蓉花迷。可惜蜀王雖為她遍植四十里的芙蓉花,卻沒能保住蜀國山河。當趙匡胤大軍兵臨錦城的時候,蜀孟後主不得不在城上豎起了白旗,使得愛妃花蕊夫人被帶回宋官,成為趙匡胤的俘虜和獵物。

趙匡胤滅了蜀國,雖然佔有花蕊夫人身體,但是並沒有贏得美人芳心。當他問花蕊夫人,蜀國為什麼亡國的時侯,她竟用詩回答說:「君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四十萬人齊解甲,軍中無一是男兒」。後來並且發現她在懷裹暗藏著為她遍植芙蓉的孟後主畫像,每在深夜無人的時候,偷偷面對畫像流淚,訴說那無可奈何的相思。趙匡胤因此非常生氣,憤怒中就在宮中用箭把她給射死了。「更憑朱欄憶芙蓉,腸斷一枝紅」,可憐這位芙蓉花迷的生命,也正像凋落的斷腸紅,讓人懷思不已。這也許就是後來人把花蕊夫人奉為十月芙蓉花花神的原因吧!

成都自古就是中國西南部的一大文化中心,且曾六度成為帝王之都,素有「小北平」別稱。不過,可能是地緣關係,常常是處於一種割據偏安的政治形態之下。和北平相較,那種雄渾壯闊的氣勢,雖稍嫌遜色。可是水碧山青、花開如錦,撫媚秀麗,卻又是風沙漫天,冰雪遍地的北平所不及。

成都的天然環境,實在太美了!那裹遠映著百里外經年積雪的西山;周圍蜿蜒著氓江和陀江,處處樹木蔥鬱,花草芬芳,令人陶醉。正因為景色如此宜人,所以歷代除名君著臣以外,許多騷人墨客,也都和這一名城,結下不解之緣。如王勃、杜甫、李白、劉禹錫、元楨、白居易、韋莊及女校書薛濤等,他們或宦遊、或流寓、咸認成都是他們的第二故鄉。其中尤以大詩人杜甫的浣花草堂和詩妓薛濤所留下的詩句和遺跡,迄今仍然為人念念不忘。

杜甫歷盡艱辛,在戰亂中越過天陰劍門關,進入四川寄寓成都,他在百花潭北洗花溪西岸,建造了一間草堂,卜居於此,題為「浣花草堂」。這位詩聖親自栽花種藥,三年漫長歲月中,被優美的田園景色所陶醉,寫下了兩百多首光芒萬丈的詩。從此這樸素的園林和簡陋的茅屋,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在錦江左岸,有一座風景幽雅的望江樓,則是一干兩百年前中唐時代,著名女詩人薛濤的故園。

薛濤字洪度,原是長安人,隨父入蜀以後,遊於成都。後來因為父親早逝,受生活環境逼迫而淪為歌妓,可是仍然才華煥發,以能詩聞名。經常出入幕府,和士大夫同遊,與當時的才子,如元楨、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都有唱和之作,頗受人們敬重。

薛濤的身世是相當淒涼的,她雖然活到75歲才在寂寞中死去,但是卻常藉詩句來表達渴望脫離歌妓生涯的意願。如在題為〈贈遠〉的詩中說:「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鍼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觸景生情,迸發出祈求自己幸福的心聲,確實令人同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花與花的故事】富有人情味的聖誔紅(下)
【花與花的故事】玉潔冰清~水仙花(上)
【花與花的故事】玉潔冰清~水仙花(下)
【花與花的故事】濃豔嬌媚的桃花(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