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甚麼古人稱「酒令大如軍令」?

心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8日訊】在中國傳統的節慶日時,往往都有相應的飲酒慶祝活動,如除夕夜歡飲「年酒」,端午節避邪免疫飲「菖蒲酒」,重陽節則飲「菊花酒」;還有喜酒、滿月酒、壽酒等等的飲酒文化。

鑒於夏周皇室曾設酒池肉林,生活窮奢極侈,因而導致民怨亡國,所以周王朝設有「酒正」的官員掌管飲酒,後來還制了「酒德」、「酒禮」規範宴席飲酒的禮儀。在《尚書.周書.酒誥》上載的就是告誡人不可酗酒,並說「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飲惟祀(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的這些酒德,且嚴禁群飲、崇飲。

除了有規範人們行為的「酒德」、「酒禮」,中國飲酒文化中還有所謂的酒令。
「酒令」是古代宴會中,飲酒時助興的遊戲。即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他的號令,輪流說詩詞或做類似的遊戲,輸者或違令則需受罰飲酒。

《紅樓夢》中多處提到「酒令」,非常寫實,讓人嘆為觀止。四十回︰「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杯酒,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惟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又如四十二回︰「寶釵笑道:『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裏來的。』那麼,為甚麼鴛鴦要說「酒令大如軍令」呢?

「酒令」最早脫胎於周朝酒官制度,而盛行於隋唐時代。從王公貴族、文人雅士逐漸流傳到民間,並形成一種酒令文化。唐代詩文中酒令出現頗多,如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其它還有各種介紹酒令的書,如《醉鄉律令》、《小酒令》、《酒令叢鈔》等。

春秋戰國時,又把「酒令」比為政治,所以稱為「觴政」。在酒宴中行酒令必須嚴格聽從令官的號令,令行禁止,誰都不能違反,所以說「酒令大如軍令」。又《詩經․小雅》上記載:「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而監、史說的就是酒官,監督酒宴上的秩序,防止因濫飲而違背禮法,所以「酒令」也具這種節制飲酒的作用。

古代的酒令在史冊上出現的種類繁多,有牙牌令、雅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四書令、典故令、拆字令、骰子令、不語令、急口令、手勢令等等。飲酒行令者必須是機智敏捷,有一定的文學才華,而酒令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詩、詞、曲、賦,花鳥景物,知識廣泛無所不包,是極多采多姿的飲酒藝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心語採訪報導)中國泛藍聯盟在大陸遭到當局更嚴厲的打壓,各省的成員除了被國保人員問話扣查之外,更被威脅必需退出該組織。中國泛藍聯盟星期四在網上發表公開呼籲書對當局分化瓦解的行為提出強烈指責。
  • 我們常聽到「懸壺」、「懸壺濟世」,那麼懸的是什麼壺呢?《詩經》中記載:「匏」、「瓠」、「壺」、「甘瓠」,指的都是葫蘆,只是品種有別罷了。古時候在中醫、中藥鋪門前常掛著一個葫蘆,或者四處行醫的郎中腰上也都掛著個葫蘆,人們就稱為「懸壺」。可是,為什麼行醫賣藥都要以葫蘆作為標誌呢?
  • 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古籍、詩詞、繪畫中遺有許多屏風的痕跡。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詩中因有屏風的陪襯,將嫦娥的寂寞和悔恨更深刻的表現出來。再如五代時顧閎中所繪長卷《韓熙載夜宴圖》全長三米,共分五段。畫中就是用屏風將畫面分隔為聽樂、觀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那麼,為甚麼古人總喜歡在房子裡放置屏風呢?
  • 清代徐珂寫的《清稗類鈔.詼諧類》中,有一篇談及乾隆皇帝南巡時,一日遊天寧寺時,聽說天寧寺住持有不守佛門清規的傳言,於是就詢問他︰「你有幾個妻子?」住持答說有兩個。乾隆皇帝很詫異,又仔細追問,住持解釋說︰「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乾隆皇帝一笑置之。
  • 在《列子.說符》上載︰「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是說在春秋時代,宋國有個叫蘭子的藝人,擅於雜技表演,把一對長木棍綁在腳上,能跑能跳,手上還同時輪流拋耍七把劍,技藝高超。一般都認為這是最早的有關踩高蹺的記載。
  • 唐李白《長干行》:「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成語「青梅竹馬」就是由此詩而來,其中「竹馬」指的是一種童玩,多以竹竿製成,小孩夾在胯下充作馬騎。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