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溫室氣體減量大作戰專題系列六

學校節能節水減廢有成 CO2減量將成環教主軸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三十日電)如何為減緩地球暖化盡力?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劉志成表示,教育部過去在節能、節水、減廢等環境保護的學校教育有相當成效,尤其推動垃圾減量更有傲人成果,如今,把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當成減緩地球暖化的環境教育重要議題,將是未來三到六年的環境教育主軸。

劉志成指出,垃圾分類就是學校開始推動最成功的環境教育,從每人每天製造一點四到一點五公斤垃圾,到現在平均不到零點八公斤,而且還在持續下降中。

回顧大約十五年前,台灣到處有垃圾戰爭,因此以當時往前十到十五年的垃圾成長量推估,每年垃圾成長五到七個百分點,到公元2000年每人每天將製造約一點八公斤不等的垃圾,因而規畫增設二十一到二十二個焚化爐,台北市就有三座、高雄市兩座,還有區域性的。

劉志成說,學校開始推動垃圾分類教育後,未來的公民從小知道垃圾是資源,要分類,使減量,進而影響父母家人,到公元2000年開始垃圾減量成功,五、六年來,焚化爐還沒有蓋的就不蓋了,現在還搶垃圾以增加回收資源,這也有間接使二氧化碳減量的效果,更是台灣從學校到社會宣導提升環境意識,值得驕傲的紀錄。

過去有相當成效的學校節能、節水與減廢,劉志成說,是透過「綠色學校夥伴網絡」補助約兩千九百多所中小學,與「永續校園」六年來補助四百一十三所中小學等兩大計畫相繼推動有成,以補助引導許多中小學研發太陽能路燈、風力發電設施、生態水池、有廢水處理回收功能的人工濕地、校園樹葉堆肥與垃圾堆肥,不僅節約能源,而且再生能源,這些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有效作法。

相較於中小學花小錢的小兵立大功,劉志成指出,大學做的不夠,因此,教育部去年起推動「校園電力管理資訊化輔導團計畫」,今年起補助開設大專能源教育通識課程宣導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勵再生能源研發,期望有效推動CO2排放減量。

教育部長杜正勝在今年六月五日世界環境日曾宣誓,由於大專校院用掉全國學校用電量的三分之二,明年開始,校園節能績效將作為分配學校補助的參考。劉志成說,這是教育部重視節能的表現,更早早提供輔導團持續協助學校擴大節電節能,未來就不是不教而殺之。

例如,教育部補助大專校園裝設數位電錶,已經擴及百分之八十的學校,相對於目前的類比電錶只能知道每月用電量,數位電錶可以二十四小時監控每一區域的即時用電量,透過線上傳輸到承辦的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資料庫,由專家解讀研判準確的數據,即可有效協助學校節電。

面對台灣社會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以四到五個百分點成長,劉志成表示,不必悲觀,所欠缺的是政府的決心,但可透過正規教育體系的環境教育,使大家認知全球暖化風險與衝擊的嚴重性,透過問題解析與意識提升,台灣將有足夠能量與智慧解決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