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殖民統治,不可能有香港乃至中國今日的繁榮

縛來賓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100多前年,香港還只是一個小村落,自然資源極其貧乏。1842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從此割讓給英國。起初英國人對香港的熱情並不高。早在1841年,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勳爵就對香港作出了這樣的描述:”一個貧瘠之島,永遠不會成為貿易中心。”

但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後,香港經濟就迅速發展,逐步成為了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至1990年,共有84家名列世界前100名的銀行在港營業,外匯市場交易量居世界第六;1994年,香港進口總值為12510億元,港制產品出口2220億元,轉口值為9480億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至1997年,全港的國內生產總值約1.2萬億港元,人均17萬港元。

上海,1997年,上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3000美元,到達了工業後發展的經濟新臺階,而香港達到這一臺階的時期是1976年。

如果說英國人在香港具體做了些什麼,沒有,而是傳播了科學和現代價值觀念,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香港人的自由;當初香港人若沒有對對源於西方的市場經濟、私有制權和自由貿易的逐步接受,香港經濟決不會取得這樣驕人的成就,社會財富也決不會達到今天的水準。香港的經驗更加說明瞭:凡是西化的地區,往往是進步最快的地區。這是不爭的事實。

自香港被英國人統治的那一刻起,香港就成了中國與西方接觸的一個重要視窗。西方文化在香港生根、交匯,不斷地沖融著內地的傳統文化,從而掀起了效法西方文明的創新浪潮。19世紀70-80年代,西方文化在粵港激烈地衝撞中國迂腐的傳統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最早一批文化精英,形成了變革中國社會核心力量,從康有為、梁啟超到孫中山即為他們傑出代表。對此,孫中山說:”我之此等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

香港過去是一個傳播西方文化的橋樑,那麼今日香港則為中國變革的一個樣板;若沒有這個樣板,可以說就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49以後,大陸最早接觸的外資企業是雄厚的港資,最早接觸的現代文化是港人傳播過來的市場觀念、重商觀念、競爭觀念、行為規範等,如深圳人第一次在國內敢於引用美國百多年前就流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就是特別講求功利的港人的口號。香港以它優越的制度和頑強的生命力,從價值觀念上率先改變了大陸人的思維。

如果追根溯源香港及大陸的經濟文明,那麼西方的”堅船利炮”政策,起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若沒有西方人的殖民入侵政策,就不可能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也不可能有香港和大陸的今日物質文明。

但除了物質文明,中國卻沒有創造出香港那樣的環境因素。那些因素不是物質的,而是道德的。

2007/7/1

轉自《新世紀新聞網》(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控訴江澤民第一人 王傑遭酷刑折磨致死
傅辰:香港十年,明珠蒙垢
【熱點互動】中共能放棄獨裁嗎?(1)
中共駐港十年 港加聯介紹實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