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屏東牡丹旭海漁港觀日出 聴潮汐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深值『旭海東昇』的旅程記憶,提起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旭海大草原及溫泉是最為熱門的旅遊風景點,其中知名度不高旭海漁港,這小漁港是一個十分寧靜的小地方, 居民不多,旅客也不多, 感覺上像是個被遺忘的地方。

過去長期被列為軍事管制區,過去的軍事管制對海岸的自然生態和景觀的維護其實是有貢獻的,近年雖已開放,咱們一群攝影人三更半夜拿著手電筒,來到綿長礫石灘和海岸崖壁夜曝及等待拍攝日出,也引來軍管區的哨兵關心,哨兵引述此海灘半夜從未有人到此拍照,所以長官派他來,特來關心一下。真的是很偏遠的海灘,但也是因為這樣,才能擁有如此寧靜與輕鬆旅拍行,旭日東昇充實的體驗,感受到那種那種海浪沈靜又漫妙自然天籟,假如你是個喜歡看海、拍海、聽海的人,不妨遊訪大草原後可以往海灘的方向前去,你會發現除了浪潮的聲音之外,還有千萬顆的美麗小石頭,分享這海天絕色的風景點,大概就是旅拍當中,回程發表記述私密景點讓喜愛大自然朋友共同分享,是筆者最美好感受與快樂。





尤以旭海東昇的日出、雲瀑,晨光的天空也是主題元素,不管是雲彩出景或是翻騰陰雲晨光,還是槓龜陰晦灰白的天空,一般的井字黃金構圖所謂比例學說;比例二分法、三分法,筆者認為最終的目的,便是照片在最後的呈現時能夠得到平衡畫面。所以說特別注意天空變化,仔細的觀察,並決定您要如何取得畫面平衝感。舉例而言,此行旭日東昇旅拍行晴雨不定,日出之時還下起大雨,太陽還在海平面下,雖出現短暫的色溫,所以先按下快門,頭頂上已是烏雲密佈,構圖上筆者天空只取3分之一,補捉天空最彩亮的精髓。



一望無際的礫石灘上,海灘上到處鋪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在潮起潮落晨光的照射之下閃閃發光,交錯的光影,更是前景的補劑。利用海灘視覺引導線,延伸遠處山崖上的白色孤獨營房,將觀者的視線引導至遠方的焦點上,可以增加平面影像的立體感喔!漁港的防波堤及消波肉棕角流動的海流,這裡可以清楚地聽到海水拍打岩岸的聲音,使用慢速快門,形成了動與靜對比,勾畫出一幅夢幻海天絕色的夢幻意境。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年無數想親臨目睹元旦見到第一道曙光的地點,靜優之境在那的朋友,若您不喜歡跟著別人的腳步都紛紛漏夜驅車,到知名景區人擠人齊身納喊。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迷戀的第一道曙光,您也可選擇旭海漁港這片寧靜的海灘,架好相機,躺在這裡,聽著海潮陣陣,萬物寧靜,等待著旭日東昇海洋。喜歡這種寧靜的海灘的朋友,就把旭日東昇願望再留到下一次實現吧!呵呵~~喜歡看海、拍海、聽海的人,癡狂半夜等待晨光這道金黃色光芒,但是對於當地漁民來說,其實就和365天每個日子一樣,滿載而歸漁獲量才是最重要的事,甲飯卡重要啦!



此行影友舉辦悠遊墾丁三天兩夜搭乘中巴旅拍活動,第二天住進左岸民宿,這裡是男女主人靠自己雙手的力量打造出這一公頃的土地,房間從原本的兩間到現在的六間,帳篷從原本的一頂到現在的七、八十頂,而今男女主人將所有的心血灌注於此,人定勝天,希望能將這裡規劃的更完善盡善盡美,提供遊客住宿及休憩旅遊最佳去處。



中巴開進左岸民宿已是吃晚餐時候,左岸民宿是不提供餐點的,前不找村,後不找店的,開著中巴往旭海漁村找吃的,沿漁港村落百來公尺兩排民房望去,連家小吃店都沒有,還是好心當地居民告知海鮮店。中巴亦停於大草原生態步道前,這也是旭海計劃通住達仁東岸九號公路,因是保留自然景觀及環保評估破壞生態,因而停止開發吧!



大夥由大草原生態步道右方小徑漫步百來尺見旭海漁港海防檢查所,續行不遠處的這家美食海鮮,不起眼老舊民房,當你走過還不知他家開海鮮店。平常少有遊客光顧,進入店家,老板全家大小出動,準備我們這群遠方到處找吃的食客。呵呵~~~旅拍行程緊促,大夥都快餓昏了!上菜囉!絕妙海鮮大餐,大快朵頤一番。真正那無青免錢,最重要您想吃現抓的哇沙米生吃龍蝦,老闆說只要風浪不大下海捕撈,龍蝦上桌不成問題,事先預定才讓您吃呷流鼻血哩!當然鮮魚都是當天出船補魚,那點選上菜的魚類只能看當日補獲魚種囉!

──轉載自 自然顏色http://www.pse100i.idv.tw/index2.html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6月21日夏至日,有超過24,000人來到英國西南部索爾茲伯裡平原上的史前巨石陣觀看日出,比去年多出了5,200餘人。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