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快樂的母親

 葉子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幼稚園裏有個小寶寶James有很嚴重的過敏症狀,牆上有他一串長長的食物過敏名單,牛奶、豆類、魚、麵粉、雞蛋、防腐劑、蝦、花生、獼猴桃等。這些在正常人眼裏普通的食品對於小James來說卻會給他帶來很大的麻煩,輕者食後臉色發紅,發癢,重則全身紅腫。而在很多兒童食品裏面都含有牛奶和雞蛋,所以很多孩子喜歡的食品如巧克力、優酪乳、冰激淩、蛋糕小James都不能吃,只能看著別的小朋友享受美餐,抑制這個誘惑對於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來說真是很難做到。所以我們這些老師都很緊張這個孩子,擔心不小心會出問題。

可想而知照顧一個這樣的孩子,對他的媽媽媽媽來說心理壓力有有多大,可是James的媽媽卻是我見過的最快樂的媽媽之一,她有一種天生的幽默感,走到哪兒就會把笑聲帶到哪兒。在她那裏很小很小的事情都會變得很有趣。比如每天早晨臨走時,她都會在門口和小James玩hide-and-seek (捉迷藏),把小James笑得前仰後合後才悄悄離開,時間長了教室裏其他的孩子也跟著她走到門口等著和她玩捉迷藏,一旁的我們老師倒落了一個輕鬆自在。如果有時早晨很忙,孩子又多時,她就會說「沒辦法,又要幫忙了」,就連忙幫著我們給孩子換尿片和餵飯。在她面前,你會覺得像在家裏一樣隨便、開心。

下午來接孩子的時候,也是這位媽媽大顯身手的時候,有時她會做出一副很吃驚的樣子的看著James, 有時會跟James一樣在地上爬來爬去,玩這兒玩那兒,有時會和我們開開玩笑,講講一天的見聞。還有給老師的留言,一般的家長都會千篇一律的寫著「請注意給孩子保暖!」,「請按時吃藥」。可她的留言卻是有趣之極:

「如果今天午飯吃蛋糕,請告訴James媽媽已經欠他第56個了,等他長大之後,一定加倍償還!」

「謝謝老師們對James的愛,即使在他生氣和調皮的時候。」

「James 的紅色上衣昨天消失了,看到後請讓它給James 的媽媽打個電話。」

誰都願意讀她寫的留言,因為這是一天中難得的一會兒輕鬆時光。讀後之後,看看窗外陽光下正在奔跑的小James, 我覺得這個孩子總有一天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的享受這美好的一切。至少現在我們一致公認,他是我們班上最快樂的孩子,總是笑眯眯的像媽媽一樣,甚至就是一片羽毛他也能玩得格格笑。看來上帝是公平的,給這個孩子關上一扇門,卻打開了另外一扇通往快樂的窗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哪!用「戰鬥」來形容這樣的早晨,一點也不過份。戰鬥的焦點就是你想要一切准點按時,而孩子們每刻卻只想著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怎樣避免這樣忙亂的早晨,下面是給職業媽媽們一些實用的小辦法。
  • 老師出了一道奇怪的作業:列出所有你討厭的人。不過,沒人知道下一步是什麼。然後,老師請學生帶蕃茄來上課,並且在蕃茄上面寫下那些討厭的人名。
  • 孩子們懼怕老師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尤其在新學期伊始。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長週末或寒假結束後返校時。家長們既要教會孩子對陌生人保持適當的警惕,還要讓孩子輕鬆地面對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這對我們來說還真有些難度。不像稍大點兒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達到能區分事物的程度,也無法憑直覺感知危機,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經年纍積才能達到的。
  •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孔子要提倡「無訟」,而古時地方官政績良好者,為何以「民間無訟」來讚美其德政。等到年齡漸長,更尤其是當了老師,耳聞也親歷一些訴訟事件,才曉得許多投訴原本都是意氣之爭,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開學之際,我知道許多家長正考慮去見孩子的老師。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例如,自我介紹、向老師提供更多關於自己孩子的信息、關心學校如何開學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在這裡我想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兒,疑因遭受班上同學言語及關係霸凌,致使母親憤而向4位同學提告,導致班級掀起「集體轉學」。最後全班願意和這個孩子同班的僅剩一人,母親也只能讓孩子轉學了事。這個事件,由於家長不滿校方與教育局輔導不當,甚至上訴到監察院,經媒體報導後,立時引起輿論紛紛。
  •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俄文老師薩利提出了一些家長與老師面談時的竅門,教我們如何從家長會上獲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學校全面發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計,孩子是社會國家未來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貴人,老師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言放棄這上天賦予的神聖使命。
  • 聊天時,有一位老師略帶抱怨的對我說:「每一次,只要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出問題,我把家長約來學校商談以後,下一次的班親會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家長。」她認為,因為孩子的作為讓父母感覺失盡顏面,為了不想面對這種不愉快的狀況,家長就選擇「淡化與脫離」。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親子或是親師之間的關係與成長,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資深老師勸誡我們這些菜鳥老師:「不要隨便把自己家裡的電話告訴家長。我給學生的手機都是另外辦一個門號,也從來不讓學生知道我住的地方。」這位老師的忠告並非出於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評論